以目前流行的、單片化的LPC2100系列ARM7微控制器為核心,由淺入深地介紹ARM微控制器的體系結構及應用編程,逐步引導讀者掌握使用ARM的知識。分3部分:第1部分為基礎篇,包括1、2章,主要從使用ARM芯片的開發(fā)者角度,論述ARM7TDMI的體系結構和指令系統(tǒng)。第2部分為實驗篇,包括第3~6章,詳細介紹LPC2100系列ARM7微控制器LPC2104、LPC2114和LPC2119(帶CAN控制器)的內部結構;然后分別給出LPC2100系列ARM7微控制器的各個功能部件的編程方法,包括匯編代碼和C語言代碼。第3部分為提高篇,包括第7~9章,介紹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μC/OSII在LPC2100系列ARM7微控制器上的移植方法,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平臺的概念、建立方法,以及一些組成軟件開發(fā)平臺的軟件模塊的使用方法。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嵌入式系統(tǒng)課程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ARM應用技術開發(fā)人員的參考資料。本書從2003年11月出版以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好評和支持,先后印刷了3次,總共印數達12000冊。PHLIIPS公司推出了幾款新的LPC2100系列ARM7微控制器,其功能特點比LPC2106/2105/2104更強,應用更為廣泛,為了使讀者可結合實際應用來學習ARM,特修訂本書。修訂版全書共有9章,刪除了第1版中第4章“EasyARM2104開發(fā)實驗板”的全部內容,因為修訂版介紹的實驗程序與開發(fā)板無關。由于可使用專用的工程模板來建立工程,第1版中的第7章“移植代碼的使用”已沒有多大意義,所以修訂時刪除了這一章的內容。刪除了第1版中第8章“移植代碼新增的函數手冊和配置手冊”的全部內容,因為新的μC/OSII移植不再使用操作系統(tǒng)與應用代碼分別編譯的方法,相關的接口函數不需要介紹。修訂版將第1版的第9~12章進行壓縮,僅保留與用戶應用相關的中間件接口函數和應用范圍,在修訂版的第8章“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平臺”中介紹。第4章的內容改為可加密的、帶A/D轉換器的LPC2114/2124芯片硬件結構。由于LPC2114/2124具有LPC2106/2105/2104的所有片內外設,而且控制寄存器基本相同,所以本章著重介紹的是LPC2114/2124新增的功能。第5章的內容改為可加密的、內置CAN控制器的LPC2119/2129芯片硬件結構。本章主要介紹的是CAN控制器功能部件及其應用電路設計、編程實例。第6章介紹LPC2100系列ARM7微控制器各個功能部件的編程方法,與第1版的第5章相比,這些程序不針對某一個開發(fā)板,而是直接給出了相關部分的實驗電路,另外還增加了A/D實驗程序。第7章介紹如何把μC/OSII移植到ARM7體系結構上以及如何在LPC2000系列ARM7微控制器上使用移植代碼,修正了第1版第6章介紹的移植不合理的地方。第8章為新增的“嵌入式系統(tǒng)開發(fā)平臺”,介紹嵌入式開發(fā)平臺的概念,然后從開發(fā)平臺的角度介紹用于LPC2000系列ARM7微控制器的軟件模塊(中間件)接口函數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