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長江文化在中華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未得到學術界應有的重視。已有的中國歷史文化著述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似乎形成了一種定勢,認為黃河是中華文明的唯一“搖籃”,即黃河中心論或中原中心論。20世紀80年代以來,長江流域越來越多的考古發(fā)現(xiàn),引起眾多學者對長江流域各地區(qū)文化形態(tài)研究的重視和參與,學界對巴、蜀、楚、吳、越文化及徽州、湖湘、嶺南、海派等亞文化的研究方興未艾,發(fā)表了不少有影響的著述,形成了研究長江文化的熱潮。1993年,著名學者季羨林在參觀荊州博物館和湖北省博物館后,受到震動,撰寫了題為《中國古史應當重寫》的文章,指出:長江流域古文化,至少可與同期的黃河文化并駕齊驅。1997年,他再撰《中國歷史必須重寫》,重申應將這一觀點貫穿于中國通史的研究。近年來,學術界的研究表明:奇麗弘深的長江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她和黃河文化南北交會,澎湃激蕩,形成奔涌不息的中華文化之巨流,匯入古代世界文明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