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閻夫立教授編著的國家十五規(guī)劃重點圖書《中國鈞瓷》一書圍繞著鈞瓷的科學價值、考古價值和藝術價值,全面、系統(tǒng)、完整地展示了中國鈞瓷的發(fā)展脈絡,反映了中國鈞瓷的全貌?!吨袊x瓷》是國內目前第一部全面反映鈞瓷這一民族特色的經典作品。它填補了鈞瓷工藝理論、鑒賞理論的空白?!吨袊x瓷》的出版不但對民族文化遺產的挖掘、搶救、保護以及對中國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積累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意義。特別是在當前的經濟建設中,該書的出版對振興傳統(tǒng)工藝,使傳統(tǒng)鈞瓷工藝品走向更大的市場具有積極意義和推動作用。全書共分四章:鈞瓷的產生與發(fā)展、鈞瓷工藝、鈞瓷鑒定、鈞瓷欣賞與收藏。作者以獨具匠心的視角,細細追尋著、審視著、發(fā)掘著中國鈞瓷漫漫千年的發(fā)展歷程,拂去歷史的風塵,采摘種種鈞瓷藝術的奇葩,引領我們細細品味中國鈞瓷古樸、厚重、智慧、藝術的風采。在《中國鈞瓷》第一章鈞瓷的產生與發(fā)展部分,作者系統(tǒng)闡述了鈞瓷產生的年代、歷史背景、客觀條件,詳細地介紹了鈞瓷的演化與各個歷史時期的興衰以及鈞瓷的歷史文化內涵,有理有據地提出新的理論觀點和自己的獨到見解,例如把鈞瓷的產生年代追朔到隋代藍斑青釉瓷,對金元時期鈞瓷窯址的頻繁搬遷從工藝上找出規(guī)律,提出鈞窯因燃料問題搬遷窯址的理論。本章使用了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圖片、歷史資料、環(huán)境照片等,同時采用條分縷析的簡潔文字說明,圍繞讀者設計排版,使讀者在閱讀這部分內容時,就如在參觀博物館,把人的思緒帶進了歷史,有一種身臨其景的感受,對鈞瓷的淵源有詳盡的了解??茖W性是《中國鈞瓷》的靈魂。鈞瓷的藝術價值及考古價值是建立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的,離開了科學性其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就會失去依托,顯得蒼白。相反,科學技術上發(fā)掘得越深,其藝術價值和考古價值就越大。因此,在《中國鈞瓷》第二章鈞瓷工藝部分,作者掘棄傳統(tǒng)民間匠人保守、禁錮的陋俗,大膽揭開鈞瓷工藝的神秘面紗,以科學的態(tài)度詳細介紹了鈞瓷原材料、鈞瓷坯料的制備工藝、鈞瓷的成型、鈞瓷坯體的干燥和素燒、鈞瓷施釉、鈞瓷的燒成技術,特別注意從工藝上進行研究、論述,并對銅紅釉窯變機理和分相釉理論進行了集中、系統(tǒng)、深入地介紹。嚴謹的文字與大量實際操作圖、白描制圖、說明圖等直觀的圖片相互印證,使讀者就好像走進了鈞瓷作坊,既使人從中體察到科學的理論觀,又使人從中感受到生動的鈞瓷創(chuàng)作?!吨袊x瓷》是迄今為止對鈞瓷工藝描述最為詳盡的一部專著?!吨袊x瓷》也是對2003年以前鈞瓷工藝的一個全面總結,從這個角度來看,該書還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價值。直觀性、可操作性是《中國鈞瓷》的一個重要特點。在第三章鈞瓷鑒定部分,作者闡述了對古鈞瓷鑒定的意義、鑒定的內容以及鑒定古鈞瓷的具體方法,介紹了各時期鈞瓷器物的概況、特點、典型器物及仿制品情況。同時也披露了鮮為人知的古鈞瓷贗品作偽的方法,使人們更容易識別各種形形色色的古鈞瓷贗品。鑒定、辨?zhèn)螌懙糜欣碛袚?,十分清楚,能使用數據說明的盡量使用數據。各個時期的代表作、考古出土的精品、一些收藏家收藏的鮮為人知的精品以及現代精品全部采用精美的圖片,配合著作者的講解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或古樸大方,或端莊典雅,或精美絕倫,或渾厚玉潤,或寓意豐富……不僅使讀者了解到鈞瓷的鑒定知識,同時也使讀者感受到鈞瓷的迷人、鈞瓷的魅力。有專家預言:“此書一出,將砸掉三類人的飯碗:文物販子的,賣劣質鈞瓷的,做劣質鈞瓷的。”學術性和普及性的結合是《中國鈞瓷》的一個特色。鈞瓷是一門高深的科學,但也是大眾喜歡的藝術品。鈞瓷之所以動人心弦,令大眾喜愛,主要是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和十分誘人的藝術魅力,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氣魄和瑰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如:唐鈞“凝重”、宋鈞 “素雅”、元鈞 “粗獷”、明鈞 “ 艷麗”、清鈞 “飄逸”。怎樣指導讀者去欣賞、去發(fā)掘鈞瓷的美?《中國鈞瓷》在第四章鈞瓷的欣賞與收藏中詳細地、有廣度、有深度地分析了鈞瓷的美學價值以及欣賞鈞瓷的基本方法,提出鈞瓷欣賞的“六相六品”理論和“神、奇、妙、絕、名、貴”之說。既有在專業(yè)內容上科學而嚴謹的深入分析,又有在闡述形式上直白而樸素的通俗說明。文字流暢,深入淺出。圖文有機結合,幾乎每一頁都有精美的鈞瓷圖片和畫龍點睛的簡潔圖注與內文交相呼應,并對有代表性的精品局部放大賞析,以簡練優(yōu)美的文字描述之,讓讀者細細品味。閱讀《中國鈞瓷》使人賞心悅目?!吨袊x瓷》內容豐富、新穎,具有權威性。作者閻夫立,高級美術師,鄭州大學陶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兼職教授,曾任禹州市鈞瓷研究所副所長,現任中國民協(xié)陶瓷藝術專業(yè)委員會主任,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榮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授予的“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家”、“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在鈞瓷工藝上有較大的突破,發(fā)明并首先開發(fā)使用液化氣和天然氣燒造鈞瓷工藝,被譽為鈞瓷燒造史上的里程碑;在鈞瓷理論研究上有獨到的見解,對鈞瓷的歷史、工藝理論、鑒賞理論都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體系,在陶瓷界有較大影響;在鈞瓷藝術創(chuàng)作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1997年設計了河南省迎香港回歸禮品“豫象送寶”特大鈞瓶,受到嘉獎;1999創(chuàng)作的“風調雨順”鈞瓷花瓶被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多次為國家領導人設計出國訪問禮品;2003年、2004年兩屆博鰲亞洲論壇的國家領導人專用禮品鈞瓷祥瑞瓶、鈞瓷乾坤瓶,也有他參與設計……在近年中國民間工藝的展覽中,他的作品多次榮獲金獎。底部刻有他名字的鈞瓷作品,常常不到展出活動結束,就被不惜高價搜求的觀眾一搶而空……在從事鈞瓷事業(yè)的30多年中,在繼承傳統(tǒng)工藝精華的基礎上,又有許多創(chuàng)新:在鈞瓷的選土上,在鈞瓷的造型上,在鈞瓷紋路的新創(chuàng)上,在窯爐的革新上,在鈞瓷理論的發(fā)展上……無不留下他創(chuàng)新的足跡。他將自己對中國鈞瓷精到的研究、創(chuàng)新以及大量彌足珍貴的文物資料,旁征博引,融入這博大精深的巨著之中。《中國鈞瓷》的科學性、權威性、資料的豐富完整及可靠性,使《中國鈞瓷》形成了融可讀性及知識性為一體的特點。它精美的裝幀設計和大量難得的鈞瓷精品圖片,使它具備了與鈞瓷藝術品同樣的收藏價值,具備了禮品書的諸多因素,使它很容易成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禮品書。相信該書的出版,一定會受到鈞瓷藝術品愛好者、鈞瓷藝術家、鈞瓷經營者、鈞瓷評論家、鈞瓷藝術品收藏者、陶瓷專家、民間工藝專家、民間工藝美術理論家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