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1957—),筆名陳潛之、陳選公等,室名天心居。1957年9月生,江蘇省睢寧縣人。1978年考入徐州師范學院(現徐州師范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yè)獲學士學位并考入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中文系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1983杭州大學成立古籍研究所,隨導師轉為該所研究生。師從劉操南先生、兼從本所諸先生習治古代文學文獻學等。1985年畢業(yè)并獲碩士學位。先后在中共浙江省委研究室、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等單位工作。1991年調入鄭州大學中文系,從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1997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暨研究生院攻讀博士研究生,師從董乃斌先生習治唐代文學,2000年畢業(yè)并獲博士學位。1992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晉升教授?,F為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院長、古代文學與文獻學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省級特聘教授,河北大學古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杜甫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文選學研究理事兼副秘書長。陳飛致力于中國古代文學研究20余年,1990年以前,重在明清文學,其后逐漸轉向唐代文學與文化,近年于唐代文學制度用力尤勤,率先提出并力行“官人文學”研究。先后出片有《金圣嘆(評傳)》(臺灣知書房1993)、《唐太宗(傳論)》(臺灣云龍1995)、《文中了校譯》(安徽文藝1995)、《唐詩與科舉》(漓江1996)、《大唐西域記(注讀)》(臺灣三民書局1998)、《唐代試策考述》(中華書局2002)等學術10余部;主編和主撰《回讀百年:20世紀中國社會人文論爭》(大象1999)、《中州學術論集》(中華書局2000)`《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學研究》(學苑出版社2002)、《中國文學史書目提要》(大象2002)等學術著作與期刊近10種;發(fā)表《論金圣嘆的人格》(《學術月刊》1985年第7期)、《金圣嘆與哭廟案考辯》(《明清小說研究》1987年第6輯)、《唐代科舉制度與文學精神品質》(《文學遺產》1991年第2期)、《中國古典文學型態(tài)論綱》(《中國詩學》1991年第1輯)、《韓愈的“人臣”定位及其“道”論》(《學人》第3輯、)《唐代文學的文化規(guī)定》(《鄭州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唐代“常明經”試策考述》(《文史》第57期、)《唐代“秀才科”考辨》(《文獻》年第3期)、《唐代進士科“止試策”考論一一兼及“三場試”之成立》(《歷史研究》2002年第3期)、《二十世紀婦女文學史著述評》(《文學評論》2002年第4期)等論文30余篇。相關圖書中國古代陵墓考古研究內陸歐亞古代史研究邏輯學的傳入與研究中國近代史研究遼西夏金史研究中國古代小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