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撫川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他年輕時候,文章寫得十分出色,得到歐陽修的贊賞。王安石二十歲中進士,就做了幾任地方官。他在鄞縣當縣官的時候,正逢到那里災情嚴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難。王安石興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條。 宋神宗熙寧二年積極推行變法,以舒民困,元豐八年,新法被廢,王安石憂憤成疾,次年病卒。王安石的一生為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爭,把文學創(chuàng)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lián)系起來,由于他持有適用的文學創(chuàng)作觀念,他的詩文都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是直接為他的政治斗爭服務的。王安石的散文以政論性的為多。這些作品針對時弊,根據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確的主張,具有極強的說服力量。如〈答司馬諫議書〉,分析司馬光對新法的指責,言簡意賅,措辭委婉而堅決,表現(xiàn)了他堅持原則的政治態(tài)度。王安石的散文比較重視理論的說服力,較少注意醞釀氣氛,描摹物象,從感情上來打動讀者,因此他的散文一般立意超卓,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概括力,語言簡練樸素。這也是他文學主張的結果。王安石的詩和散文一樣,具有充實的政治內容,傾向性十分明顯,表現(xiàn)出對人民的同情,對社會前途的憂郁。以及對傳統(tǒng)思想的反抗,充分抒發(fā)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他的不少詠物懷古的詩篇,也大都寄托了他遠大的政治抱負和批判精神。晚年罷相隱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變化,引起了詩風的變化,創(chuàng)作了教多的描寫湖光山色的小詩,也岡多地注意對詩歌藝術的錘煉。名作很多,如〈船泊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些小詩,新穎別致,煉字煉句妥貼自然,藝術上確實比早年成熟了,但往年詩中洋溢的那種政治熱情,這時是大大減退了。本書選擇了王安石的詩歌83首、詞5首、散文35篇,均選自《臨川集》。個別字句參考他本校改,注文中未一一說明。選注之時著重選取那些與王安石變法革新的思想、言論及主張有關的詩文,同時兼顧題材、內容和藝術表現(xiàn)的多樣性。詩文編序大致以時間為經,以內容為緯,綜合排次。題解中的詩文創(chuàng)作年代主要參考清人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和李壁的《王荊文公詩箋注》。為方便讀者使用本書,末附“王安石年譜簡編”、“王安石研究主要文獻”及“《王安石集》名言警句”。王安石的詩文涉及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廣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