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污罪作為一種腐敗犯罪,不僅侵犯公職人員的職務廉潔性,而且危及社會與政治穩(wěn)定,為了鞏固政權、維護統(tǒng)治,歷代統(tǒng)治者無不十分重視對貪污犯罪的懲治。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性質決定了國家工作人員及相關從事公務的人員必須始終廉潔奉公,所以,我國一再強調對貪污罪的打擊。但是,目前貪污犯罪的形勢依然嚴峻,這不得不引起刑法學界對貪污罪的理論與實踐、立法與司法問題的深深思索。近些年來,在我國,有關貪污罪的研究可謂成果豐碩,但仍有諸多問題尚無定論,司法實踐中發(fā)生的種種疑難案件也對刑法理論和刑事立法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這是董邦俊研究貪污罪問題的一個契機,也是他撰寫本書的原因所在。董邦俊是我指導的博士研究生,他對刑法學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極大的研究熱情,近年來他致力于探索貪污罪的有關問題,在撰寫本書之前他已經發(fā)表多篇相關論文,這為本書的撰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得本書的不少觀點建立在較長時間思考的基礎之上。在我看采,《貪污罪研究》一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體系完整,結構合理。本書對貪污罪的概念、對象、客觀方面、主體、主觀方面、共同犯罪、數額、量刑、過程形態(tài)、一罪與數罪以及貪污罪與相關犯罪的關系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分析,對貪污罪的問題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第二,觀點鮮明、新穎。作者就目前刑法學界有關貪污罪的爭議問題發(fā)表了個人的明確觀點,有一些看法頗具新意,體現了作者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關于貪污罪的概念、貪污罪的客觀方面、貪污罪的主體、貪污罪的數額與量刑、貪污罪的法定刑設置,以及貪污罪在整個刑法分則體系中定位等方面的論述,即是如此。第三,視野開闊,學科融會性強。作者沒有局限在刑事法領域研究貪污問題,而是在廣泛涉獵相關學科論著的基礎上,運用行政法學、民法學和社會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解決貪污罪的相關問題,如有關占有的理解、知識產品的界定等問題都體現了這一特點。第四,資料豐富、翔實。本書引用了古今中外諸多學科的大量論著,并反映了司法實踐中所發(fā)生的不少情況,使得本書的理論資料和案例材料都頗為豐實。第五,以服務實踐為目的,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作者所探討的很多問題是司法實踐提出來的,作者在解決問題時也注重與司法實踐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在注重理論本身的協調性的同時,關注理論作用于實踐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