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成為一名科學家,本書值得通讀兩遍。科學、工程與公共政策委員會是由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院和美國醫(yī)學研究院成立的一個聯(lián)合委員會,其多數(shù)成員是上述三家團體的在職及前任理事會成員。它主要通過組織全國最優(yōu)秀的科學與工程專家組成專門的交叉學科小組,開展科技政策中橫向問題的研究。其研究通常由政府部門資助,但研究過程不受資助方或者其他團體的影響。北京大學科學傳播叢書總序科學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科學化是我們時代的一個突出特征,科學與社會之間廣泛而深入的交流和傳播,是時代的要求。一方面,民主社會中科學的發(fā)展需要公眾的理解,以獲得公眾與社會的支持;另一方面,國家希望大幅度地提高公民的現(xiàn)代科學素質,以增強綜合國力??茖W傳播(ScienceCommunication)是這個科學化和民主化時代的產物。它把“傳播”的維度引入科學的社會研究之中,是一門以科學史、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以及傳播學等學科為基礎的綜合性學術事業(yè)。它強調科學與公眾之間的雙向互動,是傳統(tǒng)科學普及(SciencePopularization)和公眾理解科學(PublicnderstandingofScience)的擴展和深化。隨著大眾傳媒和市場機制介入科普事業(yè),隨著“傳播”理念向科學的社會研究領域的滲透,中國的科學傳播事業(yè)正在慢慢起步。一方面,社會需要一大批具有基本科學傳播理論修養(yǎng)的科學傳播工作者;另一方面,中國的科學傳播理論研究還沒有建立起獲得共識的理論框架,沒有形成基本的范式。由于缺乏科學傳播的專業(yè)教學體系,成千上萬從事科技影視、科技報道和科技出版的編導、記者和編輯,很少受過正規(guī)科學傳播學的訓練;由于缺乏一支專業(yè)化的訓練有素的科學傳播隊伍,大眾傳媒就難以開展高水平的科學傳播工作。同時,由于缺乏科學傳播的專業(yè)理論研究,國家為提高公眾科學素質而制定的種種政策措施,難以做到充分、合理和有效,我國的科普工作因而難以取得突出的成效。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自成立以來,既直接參與面向公眾的一階科學傳播工作,又著力開展科學傳播的二階理論研究。本叢書將反映我們在科學傳播理論研究方面的基本思路。作為一項從頭開始的研究事業(yè),我們首先要了解發(fā)達國家在科學傳播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既有成熟理論,所以我們最先在叢書中推出的將主要是譯著。以后,我們還將陸續(xù)出版扎根本土的、有自己特色的科學傳播理論著作和教材。希望學界、傳播界同行以及廣大讀者不吝賜教,幫助我們出好這套叢書。吳國盛2003年12月于北京大學蔚秀園科學、工程與公共政策委員會科學、工程與公共政策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