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當網聊擦身而過還記得一部關于網聊的電影,男女主人公素不相識卻住到了同一屋檐下,兩個人的性格都爭強好勝,于是摩擦不斷,水火不容。最后兩個人索性當作對方不存在,關上門老死不相往來。煩悶之余,他們同時迷上了網聊,各自在網上找到了一個志趣相投的異性朋友。雖然生活中沖突不斷,但兩個人還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感情。一次,他們意外發(fā)現自己的網上知已竟是對門的“冤家”,吵吵鬧鬧之余,兩個人走到了一起。電影通常走的是“機會主義”路線,兩個人“碰巧”遇上,“碰巧”住進同一棟房子,“碰巧”上網,“碰巧”是對方的網友,然后“碰巧”在網上和現實生活中同時相愛,而網絡只是其中制造機緣巧合的一個工具,這樣的愛情對于普通人來說,飄渺、虛無。第一次見證網絡戀情是在大二的時候,同室姐妹結識了一位蘇州網友,整天在網上卿卿我我。那個男孩坐了幾天幾夜的火車來看她,沒多久就戀到了一起,我們稱之為“孽緣”。男孩子走后,兩個人要么隔著電話、網絡甜言蜜語,要么言辭相向,幾次三番說分手,又幾次三番和好如初,我們稱之為“鬧劇”。直到兩個人要互見家長了,我們才在目瞪口呆之余確認那就是“戀愛”。一屏蔽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卻可以到達靈魂的最深處,網聊的魅力究竟何在?人們在網絡平臺上交流,宣泄、傾訴、求知甚至“網戀”。從某種意義上說,網聊對于每個人來說是一種精神的解放。在聊天的屏幕上,人與人的社會差別沒有了,甚至年齡的差異、地域的習俗、功利的門檻都不那么重要了,一個老板可能和一個打工者對話,一個教授可能和一個少女談時尚。網絡就是這樣重新組合著我們的生活。網絡的好處在于可以毫無禁忌,敞開而談,給心靈以自由。它滿足了人們傾訴的欲望,也滿足了人們傾聽的欲望。而社會在某種程度上就像福柯說的,是理性的監(jiān)獄。人們往往受壓抑,網絡給人釋放的機會,但對一些人來說,又有些過了,他們把過多的情感和愿望傾注在網上,回過頭來已是傷痕累累。網絡和現實總有理不清的關系,當夜幕低垂,窗幃輕合時,我們可以在網絡上放縱。當夜色消退時,我們仍然什么也沒有改變,生活還是生活。雖然網絡是虛的,可它實際地提供給我們以真實的感受,不管是憂傷還是幸福,它的虛擬有生活真實的映照。網絡為我們搭建了一個瀏覽眾生相的看臺,在這里,有些人張狂,有些人空虛,有些人嬉笑怒罵,有些人甜言蜜語……無數人在網際間游走,懷揣著不同的喜怒哀...[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