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蔓于是處在巴國走向衰亡時期的巴國將軍,他雖不能挽回巴國滅亡的最終結局,但他卻用智慧和生命來盡忠報國。在他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土家族先民勇敢善戰(zhàn)、英勇頑強、大義懍然的民族精神。今湖北利川市城西都亭上有巴蔓子頭墓,重慶有巴蔓子身冢,忠縣有巴蔓子刎頸處和巴王廟。田強田強,生卒年月不詳,生活于西漢初始至更始末年(8—25年),為當時五溪蠻的首領。公元8年,王莽篡位后,遣五威將軍王奇等12人,“馳傳天下,班行符命”?!巴饧靶倥?、西域、徼外蠻夷”,“皆即授新室印綬,因收故漢印綬”,“漢諸侯王厥角稽首,奉上璽鈸,惟恐在后”①。王莽為了穩(wěn)定武陵地區(qū)的局勢,遂派人拉攏田強,并賜予銅印,卻遭到田強以“吾輩漢臣,誓不事莽”為由斷然拒絕。田強加入了反王莽斗爭行列,派其數(shù)子率眾5萬人,從五溪下屯沅水以東,以木柵石壘筑上、中、下三城,令長子田魯駐上城、次子田玉駐中城、三子田倉駐下城,三壘相次,烽火為警,彼此呼應,抵抗來攻的王莽軍隊。田強親自督陣,鼓動其部眾說:“吾輩漢臣,誓不事莽。”田強的舉動對于加速王莽政權的崩潰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田強的軍事建樹在于其建立的軍事工事。文獻記載:“武溪蠻田強,遣長子魯居上城,次子玉居中城,小子倉居下城。三壘相次作望,以拒王莽。”從文中可得知,田強建立了主要以軍事防御為主的城池,以及共同防御的多城池防御體系。他建立的防御體系在當時頗為先進,從而在其領導下,五溪蠻成為當時的軍事實力集團之一。相單程相單程,生卒年月不詳,活動于東漢建武年間(25—56年),相單程精通武藝,心有韜略,正直勁勇,深為當?shù)厝嗣駬碜o,被稱為褸中(今桑植、慈利)精夫。東漢光武帝年間,隨著東漢王朝對武陵五溪地區(qū)統(tǒng)治和剝削的加強,武陵地區(qū)土家族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不得不舉眾反抗。建武二十三年(47年),相單程揭竿而起,率領土家族先民一舉占領充縣(今大庸、桑植、慈利縣[市]地),并把勢力擴大到澧水下游和沅水流域。這樣,東漢王朝于當年十二月派武威將軍劉尚征調南郡(湖北江陵)、長沙、武陵三郡1萬余人,乘船溯沅水而上進入武陵地區(qū)加以征討。在強大的官軍面前,相單程針對劉尚“輕敵人險,山深水疾,舟船不得上”,“糧少人遠,又不曉道徑””等情況,采取“屯聚守險”的戰(zhàn)術,將官軍困滯于沅水。不久,劉尚全軍糧盡援絕,不得不撤退。就在劉尚后撤的途中,相單程率眾沿路伏擊,劉尚大敗,全軍被殲,次年七月,相單程又率部進攻臨沅,聲勢浩大,銳不可擋。東漢王朝特派揭者李嵩和中山太守馬成領兵萬余進剿,企圖解臨沅之危。馬成在征剿相單程的過程中連吃敗仗,無功而返。這時,伏波將軍馬援主動請戰(zhàn),光武帝劉秀遂遣馬援率山都侯、捕虜將軍中郎將馬武、耿舒、劉匡、孫永等領12郡募士及弛刑徒4萬余人征討相單程。馬援率部進駐洞庭湖畔的下雋,于建武二十五年(49年)二月經洞庭湖溯沅水而上,在臨鄉(xiāng)(今湖南桃源縣)與相單程軍相遇。結果,相單程軍失利,退入山林。相單程認真分析了形勢,認為漢軍雖多,但我方地勢險要,于是仍然采取“乘高守隘”的策略,將馬援困滯在沅水。果然,馬援因沅水水疾船難上行,首尾不能相顧,陷入絕境之中,加上天氣暑熱,士兵不是得病就是疫死,連馬援也病倒軍中。這時,相單程士氣正旺,常常令眾“升險鼓噪”,以“蠻歌”來動搖馬援軍心。不久,馬援病死于沅陵的二酉山下。這時,馬援軍中的監(jiān)軍宋均假借皇帝的名義進行招降,相單程認為其戰(zhàn)爭目的已經達到,加上武陵蠻軍也難以再堅持,乃受降。相單程歸降后,被封為報春的“春官”①。覃兒健相單程的反抗平息后,東漢王朝對待“蠻人”更是“仆役垂楚,過于奴虜”,“悉增賦役,困罹酷刑”。在這樣的情況下,居住在武陵漤中的土家族先民的首領覃兒健等便“邑落相聚”,揭竿而起,反抗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覃兒?。ǎ恳?0年),今湖南桑植縣人。他總結了以前土家族首領反抗的教訓,先在淋溪河的了云寨建立大本營,名日覃寨,號稱天子園。了云寨坐落在一座大山頂端,方圓六十公里,三面峭壁深溪,僅三條羊腸小道可通。覃兒健依仗險要,率領蠻民在這兒一邊學武藝,演練戰(zhàn)法,商討策略;一邊開墾田地,生產自屯。當兵強馬壯、糧食豐裕之時,便于建初三年(78年)十二月攻占作唐、孱陵(今湖北公安)等地,殺官吏,燒官府,聲勢浩蕩。建初四年(79年)春,朝廷征發(fā)荊州七郡及汝南等處雄兵5000余人,“募充中五里蠻精夫不叛者四千余人”,從內部打擊覃兒健。覃兒健退守了云寨,跟蹤追剿的官兵進入漤中后,大肆殘殺土家人民。覃兒健曾主動向東漢王朝“請降”,東漢王朝乘其所危,未于準允,最后攻破覃寨將覃兒健殺害了。第三章唐宋時期土家族的軍事活動唐宋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和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唐宋政權都在前朝的基礎上逐漸完善其封建集權的軍政制度,從而保障了其政權統(tǒng)治的穩(wěn)定,使其統(tǒng)治時期的社會得以發(fā)展進步。這一時期,中央王朝在土家族地區(qū)推行了羈縻府州縣制度,依靠土家族首領治理其地,封他們?yōu)榱b縻州刺史并世代承襲。羈縻府州縣制度使土家族地區(qū)較唐以前更趨于穩(wěn)定,促進了土家族同漢族等民族在經濟、文化上的交流和土家族的發(fā)展。羈縻府州縣制度對土家族的最大影響是促使了土家族作為一個民族族體的誕生。宋王朝的軍事制度促進了土兵的形成。土家族地區(qū)的鄉(xiāng)兵就是土兵的前身,主要由土家族人構成。宋王朝對土兵招募、訓練、戍守等方面都有較明確的制度規(guī)定,其首領為羈縻州刺史,即土家族首領。到北宋仁宗年間,土家族土兵基本形成。這一時期土家族的戰(zhàn)爭主要集中在溪州地區(qū),而以馬楚政權與彭仕愁之間的“溪州之戰(zhàn)”最為著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