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學》的基本思路是在不打破原有基本框架的基礎上加以優(yōu)化、補充和更新。通過對教育技術學邏輯起點的科學論證,以及對AECT’05定義與’94定義所做的對比分析,我們提出了能較真實地反映現階段國內外教育技術研究與應用狀況的、相對比較科學的教育技術學定義,即:“教育技術學是通過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評價有合適技術支持的教育過程與教育資源,來促進學習并提高績效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技術學》教材第二版的整個理論體系正是依據這一定義所規(guī)定的“有合適技術支持的教育過程與教育資源”這兩大研究對象,以及這兩大研究對象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等五個研究范疇而展開的。在各個章節(jié)的修訂過程中,我們特別注意貫徹混合式學習的理念、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和績效技術在教育與培訓中的應用內容,力圖反映新技術及其在教育和培訓中的應用模式和方法,并介紹了美國當代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的理論成果,以及我國有效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