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萬物翻備,莫貴于人。而人體之保全,又賴于命于天地滋養(yǎng),違之則病。而人又能治病,醫(yī)之則救。古之醫(yī)者,黃帝也。讀了《黃帝內經》,即知病從體中生,體在自然中,心與自然萬物相應,則病不生,故治病先治心。藥理與事理相合,醫(yī)法與心法不二。醫(yī)者讀《黃帝內經》,悟到的是古代醫(yī)學上的精髓; 仁者讀《黃帝內經》,悟到的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的智慧。有人認為,〈黃帝內經〉與〈易經〉都來源于史前的另一個超文明或外星人,因為〈黃帝內經〉的著者確是一位至高無上的“人”,這種“人”比當時,乃至今人有著更加先進的思想,所以被古代稱為“上古真人”。所有這些,無不給〈黃帝內經〉蒙上一層神秘的光環(huán)。其實,《黃帝內經》確實神秘。古代醫(yī)學尚未形成解剖學科之前,《黃帝內經》竟然清晰地描述了人體的解剖結構及全身經絡的運行情況,而且在某些方面比近代西方才興起的人體生理學、醫(yī)學病理學、醫(yī)學地理學、醫(yī)學物理學的論述更為精微深刻。其中許多內容,甚至西方現代科學至今還不能完整地作出解釋。其實,它不并不神秘,《黃帝內經》中所論述、記敘的都與人體、人的生活及人的生存環(huán)境息息相關,只要認真去讀,人人都能有所得,都能找到自己的體驗和感覺,并獲得多方面的人生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