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以《開港與維新》為題,其研究對象不只限于從開港開始到維新結束的幕末動亂時期,還擴展到松方通貨緊縮結束的明治10年代末期。將這段歷史時期一并放入我們觀察的視野之中,也許有不少讀者對此感到奇怪。的確,在我們所熟悉的標準的日本歷史著作中,通常都是以明治維新為界限來劃分時代的,維新之前劃為近世,維新之后劃為近代,然后再分章進行論述。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此準備打破以往那種固定的模式,這也沒有什么奇怪。不按固定模式來撰寫的道理很清楚,現在首先就其理由予以說明。明治維新是我國政治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對此誰也沒有持異論的余地。在維新以前的幕末期和維新之后的明治期,既定的政治課題發(fā)生了徹底的變化,而且?guī)缀跛酗@露頭角者都以全新的姿態(tài)登上舞臺,演出了一系列的政治活劇,從而那些以政治史為重心的歷史書,看到歷史上的這一大斷層,并以此為時代劃分的界限,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人類生活有各種各樣的側面,這些不同的側面可以構成固有的歷史。經濟史、風俗史也是其中一部分。如果這樣去看,有時候即使處在政治史上的變革期、人類生活的某些側面也不會發(fā)生大的變化,這一點也不奇怪。我們大體可以設想出兩種情況:其一,在變革發(fā)生的時間上,根據人類生活的不同側面,可有時間先后的差異即時間間隔。這種時間間隔是由差異大小決定的。但這種情況沒有特別重要的實質意義。其二,人類生活的某些側面有其固有的特性,它不會像政治史那樣,在變革時期會出現斷層,它的變化是連續(xù)的。這種情況是我們注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