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給知識界帶來巨大激動與興奮的嚴復,是第一個系統(tǒng)介紹西方學術思想的人,他以直接譯介、輸入西方學術思想成為啟蒙派新學的第一號人物,他的翻譯,是中國現(xiàn)代學術發(fā)端的一個重要標志。本卷除《天演論》外,還收入他翻譯的斯賓塞的《群學肄言》及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及論文十三篇。嚴復(1854—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復,字幾道,福建侯官(今閩侯)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傳播社會學的先驅者。1866年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1877年被派赴英國學習海軍。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fā)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其中尤為贊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貒?,嚴復任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后升總辦,并從此積極倡導西學的啟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論》的翻譯工作。他的譯著既區(qū)別與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賓塞的普遍進化觀。在《天演論》中,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闡發(fā)其救亡圖存的觀點,提倡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自強自立、號召救亡圖存。譯文簡練,首倡“信、達、雅”的譯文標準。1897年在天津創(chuàng)辦《國聞報》?!芭c天交勝”在當時的知識界廣為流傳。他的著名譯著還有亞當·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的《群學肄》、孟德斯鳩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以及自然科學和哲學理論較為系統(tǒng)地引入中國,啟蒙與教育了一代國人。1906年任復旦公學校長。1908年任審定名詞館總纂及資政院議員。1912年曾任北京大學校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fā)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背鲇谶@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更深一層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圣圣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于不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