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是民國時代的奇女子,是電影剛進入中國時的默片明星,在25歲芳齡時即自殺身亡。但在美女如云、影片如山的今天,人們卻仍然無法忘懷他,特別是在港臺電影皇后張曼玉演繹她之后。這到底是為什么呢?阮玲玉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呢?所以我們編撰了《一個真實的阮玲玉》,放在“美麗與哀愁”系列中,一起來追憶她和她的那個時代。阮玲玉的美麗是天生的,17歲的阮玲玉皮膚白皙,一張頗討人愛的瓜子臉,一雙長而彎的丹鳳眼,不笑時流露出自然天成的憂戚感;一笑則兩眼彎彎,嘴角露出一對淺窩,更顯南方女子嫵媚動人之態(tài)。 阮玲玉的美麗又是脫不了哀愁的。她童年時代就失去了疼愛她的父親。16歲那年,她母親被幫傭的那家女主人趕了出來。那家少爺幫她們安排了住所,撫慰著這心靈受傷的母女,也借機表達了對阮玲玉的傾慕。阮玲玉被張達民外表的老成風流而迷惑,獻出了天真無邪的身心。但張達民一次次拖延著與她的婚期,一次次伸手向她要錢,并一次次將錢賭光。她的情感二遭不幸,愛她者茶商唐季珊迷戀上她的美麗,可卻不顧她的真情,始亂終棄,使她蒙受了巨大的情感痛苦。再度情感受挫的阮玲玉只得寄情于神佛。雖然在她心里已自覺在佛前燒香是迷信,無濟于事,但她暫時還不能克服了內心的矛盾。她對于這種內心的沖突,正如對于生活中的矛盾一樣,無時不在掙扎,無時不在斗爭…… 阮玲玉是幸運的。在民國那個中西古今混雜的年代,阮玲玉走在了婦女解放的前列,靠自己的職業(yè)完成了人格上的獨立。在她9年的銀幕生涯中,她共主演了29部電影。從《掛名夫妻》開始,她在影片中飾演各類不同的角色,塑造了舊社會各個不同階層的婦女形象,有農村少女、丫頭、女工、女學生、小手工藝者、女作家,以至交際花、歌女、舞女、妓女、尼姑和乞丐,有正派角色,也有反派角色;由少女演到老年,從舊社會的殉葬者一直到為人民利益而奮斗的先進女性。通過這些角色的演繹,阮玲玉顯露出她非凡的才華,她被稱為“中國默片的驕傲”、“不是電影皇后的電影皇后”。阮玲玉又是不幸的。在那個觀念陳舊的時代,她這個走上社會的女人內心卻還留在過去:她在情感上不能獨立,過于依賴男人的賞賜;她在理智上不能認識輿論,最終為一個“人言”所殺。今天,在時間的長河又流過70年之后,我們再讀阮玲玉,一為緬懷她的風采,二為天下的女性都能站起來,過自立質樸而又自在尊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