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詩歌長河的源頭上,綻開著詩經和楚辭兩朵奇葩。本書的選注、說明、集評,主是為幫助廣大讀者來瀏覽和欣賞這兩朵奇葩。 本書選取了詩經305篇中的187篇,在編選意圖上,除著重考慮思想性和藝術性外,還注意到題材的多樣、風格的獨特和篇幅的短小、文字的通俗等因素。因而充滿了民間風情的《國風》和浸潤怨刺意味的《小雅》選得最多,而張揚文德武功的《大雅》和渲染宗教氣氛的《頌詩》則選得很少。這樣取舍,希望能夠縮短一些遠古詩韻與現代人的生活和心理差距。本書的注釋、說明、集評,皆以助讀為本,并不著意追求學術探究之新成。詩騷產生于二千多年以前,文字古奧艱深,雖經歷代學者注疏,仍有大量紛爭意見。本書為普及讀本,所以凡今天一般讀者可能不理解的字詞,都盡可能予在注釋,但不作訓詁方面的索究,只直接注明在本詩中的意義。遇諸家分歧較大者,則依據對詩意的整體理解,從前人諸解中選一較為切合者用之,亦不作是非得失的辨析。偶有新解,也不過是聊備一已之見,或更便于今人閱讀,決無標新立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