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頭政體——參與和反對》一書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羅伯特·達爾的代表作。作者在該書中提出他所關注的兩個問題:一是什么樣的社會、經濟、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條件有利于民主政治制度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二是為了保持民主政治制度的存在。需要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達爾教授通過對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分析,指出多頭政體是通往民主制度的唯一道路,并進而提出了多頭政體存在的前提條件。在當今世界,研究政治制度尤其是民主的政治制度,達爾是一個響亮的名字。本書是他的代表作。在第一章里,達爾開宗明義,將公開爭論(政體的自由化)和參與權(政體的包容性)視為民主化的兩個基本尺度,并由此界定了四種極端的政體形式:封閉式霸權政體(低度自由化,低度包容性)、包容性霸權政體(低度自由化,高度包容性)、競爭性寡頭政體(高度自由化,低度包容性)、多頭政體(高度自由化,高度包容性)——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其實處在這四種政體之間的模糊區(qū)域。達爾用這樣干凈漂亮的術語,取代了早已內涵模糊的“民主”、“權威主義”等概念,大大增強了其論證的嚴密性。達爾相信大多數讀者會同意多頭政體比其他形式的政體更可欲,問題在于,只有在政府和反對派都能獲得高度相互安全保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構筑通往多頭政體的道路,這種相互安全保障的體制在人數較少、理念較為接近的精英中間比較可能發(fā)展(比如英國);而在普選制和群眾政治的條件下,要設計這種相互安全保障的體制是很困難的。這很有可能在政治變遷中導致一個令人遺憾的后果,遺留下很大一個分裂出來的和競爭性政治的合法性相對抗的公民團體——這種情況在當今世界并不鮮見。達爾認為:“前工業(yè)化的鄉(xiāng)村農業(yè)社會肯定不是天然就不適合競爭性政治或者甚至多頭政治的。因為某些前工業(yè)化的鄉(xiāng)村農業(yè)社會已經有過競爭性的政治制度——有時也確實令人驚奇地為包容性的多頭政體提供了基礎?!彼赋霭l(fā)達的經濟對多元社會秩序以及多頭政體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但多頭政體也特別容易受到極端不平等的損害,在一個已經實行公開爭論制度的社會,極端不平等增加了競爭性政治被霸權政治取代的可能性。然而達爾著墨最多的還是本書的第八章:“政治積極分子的信念”。在他看來,“正如任何試圖說明不同國家政體變遷的理論都必須將諸如一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平等的性質和程度、亞文化分裂的程度等等這樣一些因素視為主要的獨立變量一樣,這樣的理論也必須——實事求是地——把政治積極分子信念和‘思想觀念’作為一種主要的獨立變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