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按照我國傳統(tǒng)的干支紀年,是戊申年;按照元朝廷的紀年,是至正二十八年;按照朱元樟吳政權的紀年,是吳二年。這一年的正月初四日,日朗風和,朱元樟在南京即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明,以吳二年為洪武元年。公元1644年,按照干支紀年,是甲申年;按照明朝廷的紀年,是崇幀十七年:按照清政權的紀年,是順治元年;按照李自成大順政權的紀年,是永昌元年。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陰云四合,微雨加雪,崇幀皇帝朱由檢吊死在北京萬歲山(又稱煤山,今景山),宣告了大明王朝的滅亡。雖然在明朝建立以后,北元政權還存在了一段時間;雖然清朝及其前身后金在明朝滅亡時已立國二三十年,而在北京的明政權滅亡后,南明政權又延續(xù)了幾年,但習慣上把洪武元年至崇須十七年之間的276年或277年界定為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明朝276年或277年間共有十六個皇帝。從史料里可以看到,對皇帝的稱呼,或用年號,或用廟號,或用溢號,或用陵寢號。在現(xiàn)代著作中,最常使用的是姓名或廟號。公元1368年,按照我國傳統(tǒng)的干支紀年,是戊申年;按照元朝廷的紀年,是至正二十八年;按照朱元樟吳政權的紀年,是吳二年。這一年的正月初四日,日朗風和,朱元樟在南京即皇帝位,定國號為大明,以吳二年為洪武元年。公元1644年,按照干支紀年,是甲申年;按照明朝廷的紀年,是崇幀十七年:按照清政權的紀年,是順治元年;按照李自成大順政權的紀年,是永昌元年。這一年的三月十九日,陰云四合,微雨加雪,崇幀皇帝朱由檢吊死在北京萬歲山(又稱煤山,今景山),宣告了大明王朝的滅亡。雖然在明朝建立以后,北元政權還存在了一段時間;雖然清朝及其前身后金在明朝滅亡時已立國二三十年,而在北京的明政權滅亡后,南明政權又延續(xù)了幾年,但習慣上把洪武元年至崇須十七年之間的276年或277年界定為明朝。從開國皇帝朱元璋到末代皇帝朱由檢,明朝276年或277年間共有十六個皇帝。從史料里可以看到,對皇帝的稱呼,或用年號,或用廟號,或用溢號,或用陵寢號。在現(xiàn)代著作中,最常使用的是姓名或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