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兩個支柱。一個是概念隱喻理論,另一個是篇章語言學。眾所周知,語言的篇章性體現在銜接和連貫上。銜接直接由語言手段表現,而連貫并非如此。如果將喬姆斯基的術語“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移植過來,則銜接位于表層結構,而連貫位于深層結構。相對于語言手段而言,概念是處于深層結構的。從這個角度來說,篇章與概念是有關系的。因為篇章連貫是在概念的層次上實現的,而概念隱喻本身也是一種概念,所以我認為它應當能夠幫助實現連貫。我還感興趣的是,如果概念隱喻可以幫助實現篇章連貫,那么這種連貫是通過什么機制實現的。此外。本書的另一個努力目標是總結中國隱喻研究的歷史。中國研究隱喻的歷史、中國典籍中對隱喻有什么樣的描述、中國隱喻研究史與古希臘隱喻研究史有何異同,厘清這些問題不僅對中國人研究者而言是一個有意義的話題,而且對國外的研究者也同樣甚至更加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