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們正面臨著新中國建立以來最好的形勢,改革開放正深入開展,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我國與國際社會的交往與日俱增,讓中國了解世界和讓世界了解中國顯得更為迫切和必要。所以,本書的出版和發(fā)行也就更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了。作為知識性的通俗讀物,作者在編寫過程中,力求融學術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探索性為一體,每篇謎文綜合諸家之見,敘述各派之說,介紹疑案的來龍去脈,啟迪、引導讀者一起探索以求解開迷津。本書內容豐富,廣征博引,雅俗共賞,妙趣橫生,以世界文化為主,兼顧歷史的方方面面。全書分為帝王將相、總統(tǒng)政要、學者名流、政事要聞、逸聞趣事、文苑英華、戲劇音樂、繪畫雕塑、文字典籍、科技博物、古跡方輿、文物考古、民族宗教、民俗神話等14個欄目。新編寫的乙編篇目,題材新穎,領域寬廣,涉及的國家與地域廣泛,不少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新產生的“斯芬克司”之謎,如:以色列總理拉賓被刺的疑點是否解開?戴安娜王妃是否死于車禍?前南非共產黨總書記哈尼是不是被右翼分子暗殺的?阿根廷巨富亞布朗死亡的真相是什么?齊奧塞斯庫是怎樣被處死的?小肯尼迪是不是因飛機失事而死亡的?誰才是飛上太空第一人?俄國戰(zhàn)略核潛艇“庫爾斯克”號是如何沉沒的?等等。不少篇目內容鮮為人知,甚至很少有人涉略,如:南馬特爾是不是酋長陵墓?亞述尼尼微城的規(guī)模有多大?世界最高佛像為何鑿造于巴米揚?美國修女究竟死在誰的手里?等等。文章資料有的已引用到2002年4月份,其中不少引證的史料直接來源于國外出版的有關著述和報刊。本書的編寫體例和以前一樣,基本上遵循歷史發(fā)展順序,以時間先后編排,大致按古代、中世紀、近代和現代,而每個歷史階段中,又以洲域和國家來劃分。關于人名、地名,本書盡量采用約定俗成的慣常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