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與繼承法(第2版)》在體例內容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較大的創(chuàng)新。在體例上,本書力圖突破傳統(tǒng)的婚姻法教材模式。從宏觀上講,把同具有身份屬性的親屬制度和繼承制度一起編入書中,并分別作為一編講述,同時又把民族自治地方的、涉外的、區(qū)際的親屬和繼承制度以及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單獨抽出合并作為“附論”編,突出了親屬、繼承這兩種制度中的某些共性。從中觀上講,增強了家庭關系部分的內容,扶養(yǎng)、監(jiān)護、收養(yǎng)等均單獨成章,便于較為充分地講解與論述;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如父母與人工生育子女、親權等設了專節(jié)予以探討。從微觀層次上講,于每章的引言部分用最簡潔的語言概括該章的主要內容,讓讀者開卷伊始便能有一個整體性的把握;末尾還附有復習思考題,包括精心設計的案例分析,這些題目既是該章的重點難點,便于學生及時檢測學習效果,部分又是學術上值得研究探討的課題,為大家課后進一步思考起了引導作用。在研究方法上,本書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比較完整準確地展示了親屬與繼承法的基本知識要點,同時,采用比較法學的研究方法,對我國港澳臺地區(qū)以及國外相關的親屬與繼承制度進行了比較研究,還對在婚姻法修訂中的某些意見相左的觀點進行了評析,體現了國內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因此,本書是法律專業(yè)師生的理想教材和法律愛好者研究與學習的適用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