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法學譯叢:英國國會史》共分二十三章,從英國國會薩索尼王朝(約公元九世紀)時期的最早起源,敘述到十九世紀末國會的發(fā)達,共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國會的初創(chuàng)時期(從第一章到第四章),這一時期的國會,集會的主要任務是供給君主金錢,并相應取得一些建議權,此外沒有太多的權力。第二階段,為國會的成長期(從第五章到第八章),這一時期不斷發(fā)生國會與王權的爭權斗爭,包括非政府黨的產生及其斗爭,以及十七世紀長期國會所進行的大革命,國會逐漸取得超越王權的地位。第三階段,為國會地位的鞏固期(從第九章到第十八章),通過光榮革命、設立內閣制度、與蘇格蘭、愛爾蘭國會聯合等,國會主權地位得到了鞏固。第四階段,為國會發(fā)達階段(從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三章),國會通過選舉制度和內部制度的改革,擴大了代表性,從貴族議會變成為國民議會,完全確立了英國發(fā)達的國會制度和憲政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