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必以詩書為性命,人須從孝弟立根基
為善者須當自信
澹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后功
人之生也直,人茍欲生,必全其直
守身必謹嚴,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讀書人,干與衙門詞訟,便入下流
讀書不下苦功,妄想顯榮,豈有此理
清貧乃讀書人順境,節(jié)儉即種田人豐年
為學不外靜敬二字,教人先去驕惰二字
陶侃運甓官齋,其精勤可企而及也
神傳于目,而目則有胞,閉之可以養(yǎng)神也
交朋友增體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
孔子之言以勞之(勿溺愛以長其自肆之心)
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已用功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凡事謹守規(guī)模,必不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聽穩(wěn)當話者不多
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教小兒宜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安得有敦古樸之君子,力挽江河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終為禍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可知天道好還也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姑息者,多有敗行
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但能勤學好問
孔子何以惡鄉(xiāng)愿,只為他似忠似廉,無非假面孔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來
打算精明,自謂得計,然敗祖父之家聲音,必此人也
圣人不責人無過,惟多方誘之改過,庶人心可回也
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書之樂;講性命之學者,不可無經濟之才
讒人之撥弄挑唆,情形雖若甚迫
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語言尖刻,終為薄福之人
講大經綸,只是實實落落;有真學問,決不怪怪奇奇
權勢之稈,雖至親亦作威福,豈知煙云過眼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
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
求個良心管我,留些余地處人
縱容子孫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
守身不敢妄為,恐貽羞于父母;創(chuàng)業(yè)還須深慮,恐貽害于子孫
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無論習何等業(yè),總不可有精浮心
處事有何定憑,但求此心過得去;立業(yè)無論大小,總要此身做得來
習讀書之業(yè),便當知讀書之樂;存為善之心,不必邀為善之名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能脫身牢籠外,便是大英雄
想到他日是那樣下場,則可以發(fā)憤矣
常人突遭禍患,可決其再興,心動于警勵也
氣性不和平,則文章事功,俱無足取
天地無窮期,生命則有窮期,去一日,便少一日
誤用聰明,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不如終日讀書
看書須放開眼孔,做人要立定腳跟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
財不患其不得,患財得,而不能善用其財
顏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賢人處橫逆之方、
謙似科謅,然謙是虛心,謅是媚心;故處世貴謙,而不可謅
對芝蘭,得其幽芳,則游覽處皆師友也
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飭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不鏡于水,而鏡于人,則吉兇可鑒也
……
【媒體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