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管子》共有八十六篇,其中十篇亡佚,實存七十六篇,后人認為它絕非一人一時所作,兼有戰(zhàn)國、秦、漢的文字,集有一批“管仲學派”的思想和理論。其內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為主,兼有儒家、兵家、縱橫家、農家、陰陽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倫理、地理、教育等問題,在先秦諸子中,“襄為巨軼遠非他書所及”。可以說,《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管子》是先秦時獨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雜家著作。由于《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管子》在諸子百家中的重要地位,后人視他的思想為秘芨。限于篇幅,《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管子》從一要覆蓋管子的思想觀點,二要有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角度出發(fā),精選了其中十七篇,如《小匡》體現了管仲“相地而衰征”和“四民分生而居”的經濟理論;《牧民》篇體現了管仲“倉凜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的社會經濟思想;《牧民》、《形勢》、《權修》、《立政》等從不同方面講述了國家的為政之道與治國方略;《小匡》等多次談及軍事編制;《內業(yè)》提出了“天道之數,人心之變”的哲學思想;此外,《任法》、《法禁》主要體現法家思想;《宙合》體現陰陽家思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