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文明史著作,時間跨度100年,從19世紀留給人類社會的問題談起,分別講述了美國、歐洲以及俄羅斯在一個世紀里不同的發(fā)展道路;同時,這也是一部國際關系理論著作,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以來“新時期”的一些主要特征、20世紀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中理想主義與現(xiàn)實主義兩大流派及其主要的理論。作者沒有拘泥于對歷史事件、社會思潮以及國際關系理論的單純敘述,而是站在這些碎片之上,“由果求因,希望能從社會發(fā)展的既成事實中找出一些規(guī)律來,不求面面俱到。”資中筠,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陳樂民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原所長馮紹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人文學院院長劉靖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綜觀令人眼花繚亂的20世紀不免會引起一些思索-美國何以興?蘇聯(lián)何以衰?作為近代西方文明的發(fā)源地,歐洲向何處去?為什么20世紀資本主義不但沒有如列寧在《帝國主義論》中所預言的那樣走向腐朽和衰落,反而有所發(fā)展?為什么“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生存了七十年后幡然易幟,而且其后的俄羅斯八年之后未走出危機?“全球化”以來,傳統(tǒng)意義的各國無產者沒有見到團結起來的跡象而資產者卻以各種形式聯(lián)合起來了,這是為什么?謎底極為復雜,因為這些問題有著深層次的內在聯(lián)系,而且存在著多個探討的角度。本書中作者們盡量透過科技、經濟、政策和制度等外層的硬殼,深入探討問題的核心。并且,試圖由此透視出,今后中國的走向不可避免地要對世界局勢發(fā)生重林的影響。本書最精彩之處,在于作者用社會發(fā)展的兩大動力說為理論架構,探討了以蘇聯(lián)和美國為代表的發(fā)展道路及其興與衰的原因,總結了人類文明在20世紀所取得的成功的經驗和所經歷的失敗的教訓。作者認為,綜觀20世紀的社會變遷,歸根到底有兩大動力,即求發(fā)展和求平等?!扒罢邔е律a力和生活水平的突飛猛進,后者導致改良和革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