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前言
第一部分 UNIX入門
第1章 UNIX操作系統(tǒng)
1.1什么是UNIX
1.2操作系統(tǒng)簡介
1.2.1硬件管理,第一部分
1.2.2進程管理
1.2.3硬件管理,第二部分
1.3UNIX操作系統(tǒng)
1.4UNIX的歷史
1.4.1早期
1.4.2Berkeley軟件發(fā)布
1.5UNIX和標準
1.5.1大型主機和工作站上的UNIX
1.5.2Intel平臺上的UNIX
1.5.3UNIX源代碼版本
1.5.4修改UNIX
1.6UNIX的哲學
1.6.1簡單、通用的命令
1.6.2使用管通連接命令
1.6.3通用可選擇的接口風格
1.6.4無文件類型
1.7總結
第2章 使用入門
2.1LoggingIn
2.1.1用戶帳號的建立
2.1.2登錄到系統(tǒng)
2.1.3成功登錄之后
2.1.4用戶的權限
2.2loggingout
2.3使用命令
2.3.1什么是命令
2.3.2輸入輸出重定向
2.4配置自己的環(huán)境
2.4.1瀏覽和設置環(huán)境變量
2.4.2使用Shell的啟動文件
2.4.3配置rc文件
2.5管理口令
2.6在系統(tǒng)中工作
2.6.1擦除(Erase)
2.6.2取消(Kill)
2.6.3停止和開始(StopandStart)
2.6.4文件結束符(eof)
2.7在線幫助
2.8總結
第3章 其他的UNIX資源
3.1UNIX手冊頁
3.1.1手冊頁的組織
3.1.2手冊頁命令
3.2 Web站點
3.2.1有關UN IX的書目
3.2.2有關UN IX的FAQ文檔
3.2.3UN IX入門知識
3.2.4FTP站點
3.3新聞組
3.4UNIX用戶組
3.5UNIX的專業(yè)組織
3.5.1電子工業(yè)領域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Fou ndation,簡稱
EFF)
3.5.2開放工作組(TheOpen
Group)
3.5.3USENIX
3.5.4UniForum
3.5.5X組織
3.6出版物
3.6.1UNIXReview
3.6.2UNIXworld
3.6.3Sys Adm in
3.6.4SunWorld
3.6.5Sun Expert
3.7總結
第4章 UNIX文件系統(tǒng)
4.1文件類型
4.1.1正規(guī)文件
4.1.2目錄文件
4.1.3字符和塊設備文件
4.1.4套接字(socket)
4.1.5有名管道
4.1.6符號鏈接和硬鏈接
4.2文件和目錄的命名
4.3文件系統(tǒng)的組織
4.3.1路徑名
4.3.2使用目錄
4.3.3使用ls命令對文件和目錄列表
4.3.4創(chuàng)建和刪除目錄
4.3.5使用find命令
4.3.6使用du和df查詢磁盤空間
4.3.7根據文件內容確定文件類型
4.4文件和目錄的權限
4.4.1權限位
4.4.2默認權限:umask
4.4.3使用chmod命令改變文件或目錄
權限
4.4.4改變所有者和組的命令:chown和
chgrp
4.4.5setuid和setgid命令
4.5總結
第5章 通用命令
5.1與用戶相關的命令
5.1.1Login
5.1.2rlogin
5.1.3telnet
5.1.4passwd
5.1.5exit命令
5.2定位命令
5.2.1which
5.2.2whence命令
5.2.3where
5.3學習命令的使用
5.4管理命令
5.4.1install
5.4.2shutdown
5.4.3ulimit
5.4.4umask命令
5.5進程相關命令
5.5.1kill
5.5.2nice
5.5.3ps
5.5.4jobs
5.5.5wait
5.5.6nohup
5.5.7sleep
5.6通訊命令
5.6.1cu
5.6.2ftp
5.6.3mailx
5.6.4talk
5.6.5vacation命令
5.6.6write
5.7文件比較命令
5.7.1cmp
5.7.2comm
5.7.3diff
5.7.4diff3
5.7.5dircmp
5.7.6sdiff
5.8文件的操作命令
5.8.1touch
5.8.2chmod
5.8.3chgrp
5.8.4chown
5.8.5rm
5.8.6mv
5.8.7cp
5.8.8cat
5.8.9rcp
5.8.10ln
5.9目錄操作命令
5.9.1mkdir
5.9.2rmdir
5.10 文件信息命令
5.10.1ls
5.10.2find
5.10.3file
5.11與文件內容相關的命令
5.11.1more
5.11.21ess
5.11.3tail
5.11.4head
5.11.5 wc
5.11.6read
5.11.7od
5.11.8pg
5.11.9tee
5.11.10vi
5.12文件內容查詢命令
5.12.1egrep
5.12.2fgrep
5.12.3grep
5.12.4strings
5.13 打印命令
5.13.1cancel
5.13.2lp
5.13.3pr
5.13.4lpstat
5.14調度命令
5.14.1at
5.14.2atq
5.14.3crontab
5.15存貯命令
5.15.1com press
5.15.2cpio
5.15.3dd
5.15.4pack
5.15.5pcat
5.15.6tar
5.15.7uncom press
5.15.8unpack
5.15.9zcat
5.16 狀態(tài)命令
5.16.1date
5.16.2env
5.16.3iostat
5.16.4sar
5.16.5uname
5.16.6uptime
5.16.7vmstat
5.17文本處理命令
5.17.1cut
5.17.2ex
5.17.3fmt
5.17.4fold
5.17.5join
5.17.6paste
5.17.7sort
5.17.8tr
5.17.9uniq
5.17.10sed
5.18 其他命令
5.18.1banner
5.18.2bc
5.18.3cal
5.18.4calendar
5.18.5clear
5.18.6time
5.18.7xargs
5.19正則表達式
5.19.1字符集
5.19.2位置指示符
5.19.3元字符
5.20執(zhí)行命令
5.21總結
第6章 網絡知識
6.1什么是網絡
6.1.1UUCP——基本的網絡互聯(lián)
工具
6.1.2TCP/IP——局域網、廣域網
和Internet
6.1.3名字和地址
6.2rlogin、telnet及cu命令
6.2.1使用rlogin、rsh和rcp之前的
準備工作
6.2.2使用rlogin命令
6.2.3使用telnet命令
6.2.4使用cu命令之前的準備
6.2.5使用cu命令
6.3傳輸文件的命令rcp ftp及uucp
6.3.1 rcp命令
6.3.2ftp命令
6.3.3使用uucp uuto和uupick
6.4其他網絡服務
6.4.1archie
6.4.2gopher
6.4.3WorldWideWeb
6.5TCP/IP疑難解答
6.5.1使用nslookup命令檢查地址
變換
6.5.2ping命令
6.6總結
第7章 通信
7.1電子郵件
7.1.1郵件消息的組成
7.1.2發(fā)送二進制數據
7.1.3 尋找地址
7.1.4用戶的地址和名片
7.1.5郵件程序
7.1.6郵件列表
7.1.7自動郵件排序
7.2Usenet
7.2.1新聞閱讀器
7.2.2尋找感興趣的新聞組
7.2.3Usenet的禮節(jié)
7.2.4Usenet其他知識
7.2.5Usenet中的惡作劇
7.3talk
7.4Internet中繼交談(IRCInternet
RelayCha t)
7.4.1IRC基本結構
7.4.2建立IRC客戶
7.4.3連接服務器
7.4.4選擇通道
7.4.5獲得幫助
7.4.6注意事項
7.4.7其他信息
7.5多媒體
7.5.1Internet基礎設施
7.5.2MulticastBackbone
7.5.3Internet上的音頻
7.5.4Internet上的視頻
7.6未來發(fā)展方向
第二部分 UNIX Shell
第8章 什么是She11
8.1UNIX內核和Shell的交互方法
8.1.1UNIX在用戶登錄時啟動
Shell
8.1.2Shell及其子進程
8.1.3Shell的自動執(zhí)行
8.2Shell的功能和特點
8.2.1命令行解釋
8.2.2保留字
8.2.3Shell通配符
8.2.4程序命令
8.2.5輸入輸出重定向及管道
8.2.6命令的替換
8.2.7維護變量
8.2.8Shell環(huán)境的建立
8.2.9Shell編程
8.3總結
第9章BourneShell
9.1Shell基礎
9.1.1Shell的啟動和環(huán)境
9.1.2特殊字符及其含義
9.1.3Shell解釋命令的方法
9.1.4輸入簡單命令
9.2Shell變量
9.2.1用戶定義的變量
9.2.2 條件變量替換
9.2.3位置變量或Shell參數
9.3She1l程序設計
9.3.1什么是Shell程序
9.3.2簡單的Shell程序
9.3.3Shell是一種語言
9.3.4在Shell程序中使用數據變量
9.3.5在Shell程序中加入注釋
9.3.6對Shell變量進行算術運算
9.3.7向Shell程序傳遞參數
9.3.8Shell程序中的條件判斷
9.3.9程序中的重復語句
9.3.10使用與/或結構有條件的執(zhí)行
命令
9.4規(guī)范Shell
9.4.1使用Shell變量設置Shell環(huán)境
9.4.2在Shell中增加自己的命令和
函數
9.5其他
9.5.1調試Shell程序
9.5.2命令分組
9.5.3使用Shell分層管理器shl
9.6總結
第10章 BourneAgainShell
10.1特色
10.2定義
10.3Bash的安裝
10.3.1準備
10.3.2 過程
10.4激活
10.4.1交互式激活
10.4.2非交互式Shell
10.4.3激活的選項
10.4.4使用Bash作為登錄Shell
10.5語法
10.5.1變量
10.5.2表達式
10.5.3引用
10.5.4簡單命令
10.5.5管道
10.5.6命令表(list)
10.5.7重定向
10.5.8流程控制
10.5.9循環(huán)
10.5.10 注釋
10.6初始化文件
10.6.1初始化文件基本思想
10.6.2Shell變量
10.6.3提示符
10.6.4set和shopt命令
10.6.5別名
10.6.6函數
10.6.7初始化文件的例子
10.7命令行和歷史
10.7.1命令行
10.7.2命令行編輯
10.7.3補齊
10.7.4 歷史調用
10.7.5歷史變量
10.7.6歷史替換
10.8總結
第11章 KornShell
11.1Shell基礎
11.1.1通配符表達式
11.1.2~表達式
11.1.3模式表達式
11.1.4命令替換
11.1.5增強的cd命令
11.2 別名
11.2.1定義別名
11.2.2 清除別名
11.2.3別名定義的方法
11.2.4使用輸出的別名
11.2.5使用跟蹤別名
11.3Shel1選項
11.4命令歷史
11.4.1顯示命令歷史列表
11.4.2執(zhí)行歷史命令
11.4.3訪問歷史清單:fc命令
11.5命令編輯
11.5.1激活命令編輯模式
11.5.2vi編輯模式
11.5.3EMACS編輯模式
11.6變量
11.6.1預定義的變量
11.6.2 變量引用
11.6.3數組變量
11.6.4變量的算術運算
11.7shell編程
11.7.1條件表達式
11.7.2 函數
11.7.3使用getopts命令掃描參數
11.7.4使用select語句
11.7.5使用協(xié)同進程(Coprocesses)
11.7.6需要小心的問題
11.8規(guī)范Kornshell
11.8.1使用tty命令設置控制鍵
11.8.2使用ulimit命令控制資源
11.8.3設置環(huán)境變量
11.8.4為shell控制設置本地變量
11.8.5定義別名
11.8.6 定義函數
11.8.7設置shell選項
11.8.8執(zhí)行每次登錄后都要執(zhí)行的
命令
11.8.9在修改后執(zhí)行.profile文件
11.8.10創(chuàng)建ENV文件
11.8.11在profile文件中增加對其他
程序的設置
11.8.12作業(yè)控制
11.9總結
第12章 CShell
12.1激活CShell
12.2Shell基礎
12.2.1執(zhí)行命令:基礎
12.2.2Shell語句:近觀
12.2.3文件名替換
12.2.4重定向輸入和輸出
12.2.5引用或避免特殊字符
12.2.6目錄和目錄棧
12.2.7改變活躍的Shell
12.3別名(Aliases)
12.3.1定義 列表和改變命令別名:
alias
12.3.2刪除命令別名:unalias
12.4Shell選項
12.5命令歷史
12.5.1顯示命令歷史
12.5.2使用歷史替換執(zhí)行命令
12.6變量
12.6.1變量名
12.6.2創(chuàng)建Shell變量
12.6.3用訪問表達式獲得變量值
12.6.4使用數組變量
12.6.5使用特殊只讀變量
12.6.6使用預定義的變量
12.7Shell編程
12.7.1什么是Shell腳本
12.7.2編寫Shell腳本:總覽
12.7.3一個簡單的Shell腳本
12.7.4在Shell語句中使用表達式和
操作符
12.7.5在Shell程序中輸入注解
12.7.6條件語句
12.7.7重復語句
12.7.8改變命令執(zhí)行順序:goto
12.7.9規(guī)定對信號的響應:onintr
12.7.10 處理任意數目的參數:
Shift
12.7.11解釋當前Shell中的腳本:
12.8規(guī)范Shell環(huán)境
12.8.1在.cshrc初始化文件中寫
什么
12.8.2在.login文件中寫什么
12.9作業(yè)控制
12.9.1以后臺方式執(zhí)行作業(yè):&
12.9.2列出活躍的后臺作業(yè):jobs
12.9.3引用作業(yè)號:fg和bg
12.9.4將前臺命令切換到后臺命令:
bg
12.9.5暫停和恢復后臺作業(yè)
12.9.6將后臺作業(yè)切換為前臺作業(yè):
fg
12.9.7 停止后臺作業(yè):stop
12.9.8停止當前Shell: suspend
12.9.9等待后臺作業(yè)完成:wait
12.9.10 請求后臺作業(yè)狀態(tài)變化的通
知:notify
12.9.11控制后臺進程分配優(yōu)先級:
12.9.12發(fā)信號給進程:kil1
12.10使用Shell的Hash表
12.10.1測定hash表的效果:
hashstat
12.10.2重建hash表:rehash
12.10.3廢除hash表的使用:
unhash
12.11限制資源的使用:limit和
unlimit
12.12 總結
第13章 Shell比較
13.1交互式用法
13.1.1BourneShell
13.1.2POSIXShell
13.1.3CShell
13.1.4KornShell
13.1.5TC Shell
13.1.6Bourn eAgain Shell
13.1.7ZShell
13.1.8交互式Shell特性比較
13.2個人Shell腳本
13.3公用Shell腳本
13.4總結
第三部分 系統(tǒng)管理
第14章 什么是系統(tǒng)管理
14.1系統(tǒng)管理員基本知識
14.1.1多用戶和多帳號
14.1.2對網絡的支持
14.1.3UNIX網絡:文件和信息共享
14.1.4網絡安全問題
14.2UNIX是異構的
14.2.1管理工具
14.2.2圖形接口
14.2.3命令行接口
14.3系統(tǒng)管理任務
14.3.1支持用戶
14.3.2支持系統(tǒng)
14.4資源管理
14.4.1手冊頁
14.4.2Internet信息資源
14.5商業(yè)工具
14.5.1Shel1
14.5.2Perl和其他自動工具
14.5.3Intranet工具
14.6總結
第15章 UNIX安裝基礎
15.1不同UNIX變體的差異
15.2預備知識
15.3空間需求
15.3.1系統(tǒng)的用戶
15.3.2網段上的其他系統(tǒng)
15.3.3安裝前準備工作的總結
15.4安裝計劃
15.4.1安裝的起點
15.4.2無盤服務器和單機服務器的
選擇
15.4.3系統(tǒng)命名
15.4.4選擇本地安裝的軟件包
15.4.5分區(qū)的概念
15.5為什么使用多文件系統(tǒng)
15.5.1root 分區(qū)
15.5.2swa p分區(qū)
15.5.3usr分區(qū)
15.5.4var分區(qū)
15.5.5home分區(qū)
15.5.6 tmp 分區(qū)
15.5.7給磁盤驅動器分配分區(qū)
15.5.8分配IP地址
15.5.9是否有必需的網絡連接
15.5.10使用NIS/NIS+
15.6系統(tǒng)安裝
15.6.1引導安裝媒體
15.6.2軟盤引導
15.6.3安裝主系統(tǒng)
15.6.4安裝附加的軟件包
15.6.5給服務器添加無盤客戶機
15.7總結
第16章 啟動和關閉系統(tǒng)
16.1啟動系統(tǒng)
16.1.1初始化操作
16.1.2配置文件
16.1.3RC腳本
16.1.4啟動守護進程和程序
16.2關閉系統(tǒng)
16.2.1HP-UX
16.2.2IRIX
16.2.3 Solaris
16.2.4 Linux
16.3 總結
第17章 用戶管理
17.1增加新用戶
17.1.1口令文件
17.1.2陰影(shadow)口令文件
17.1.3組文件
17.1.4其他文件
17.1.5偽用戶
17.2用戶維護命令
17.3用戶監(jiān)視命令
17.4用戶限制命令
17.5匿名FTP
17.6總結
第18章 文件系統(tǒng)和磁盤管理
18.1什么是文件系統(tǒng)
18.1.1inode
18.1.2超級塊
18.1.3文件類型
18.2管理文件系統(tǒng)
18.2.1安裝和卸下文件系統(tǒng)
18.2.2文件系統(tǒng)管理的常用命令
18.3使用fsck修復文件系統(tǒng)
18.3.1fsck工具
18.3.2 穩(wěn)定(干凈)的文件系統(tǒng)
18.3.3fsck程序的存放
18.3.4運行fsck的時機
18.3.5運行fsck的方法
18.3.6fsck運行之后
18.3.7處理lost +found目錄
18.4創(chuàng)建文件系統(tǒng)
18.4.1選擇硬盤
18.4.2什么是分區(qū)
18.4.3設備項
18.4.4格式化磁盤
18.4.5磁盤分區(qū)和創(chuàng)建文件系統(tǒng)
18.5總結
第19章 內核配置
19.1什么是內核
19.2內核服務
19.2.1系統(tǒng)啟動
19.2.2內核模式
19.3進程管理
19.3.1進程結構
19.3.2進程運行狀態(tài)
19.3.3進程調度
19.4內存管理
19.5I/O管理
19.5.1RAMI/O
19.5.2硬驅動I/O
19.6文件系統(tǒng)管理子系統(tǒng)
19.6.1文件系統(tǒng)的類型
19.6.2硬件結構
19.6.3文件系統(tǒng)的概念和格式
19.7內核配置過程
19.7.1重建內核的時機
19.7.2HP UX 10.x
19.7.3Solaris2.5
19.7.4SVR4
19.7.5AIX4.2
19.7.6Linux
19.8總結
第20章 組網
20.1TCP/IP通信基礎
20.1.1TCP/IP協(xié)議體系結構
20.1.2TCP/IP數據封裝
20.1.3網絡訪問層
20.1.4IP層
20.1.5主機——主機傳輸層
20.1.6名字服務
20.2為TCP/IP配置UNIX
20.2.1準備建立和配置TCP/IP
20.2.2TCP/IP配置文件
20.2.3啟動TCP/IP
20.2.4ifconfig
20.3NFS文件共享
20.3.1NFS的概念
20.3.2遠程過程調用(RPC)
20.3.3NFS守護進程
20.3.4建立NFS服務器
20.3.5建立NFS客戶
20.3.6啟動和終止NFS服務
20.4實現域名服務
20.4.1建立DNS客戶
20.4.2DNS數據庫和啟動文件
20.4.3DNS資源記錄(RR)
20.4.4配置一個主域名服務器
20.4.5配置一個二級域名服務器
20.4.6啟動二級服務器
20.5配置一個只有高速緩存(cache-only)
的服務器
20.6nslookup
20.6.1nslookup的在線幫助
20.6.2用nslookup詢問本地服務器
20.6.3使用nslookup詢問一個遠程
服務器
20.6.4使用nslookup下載DNS
數據庫
20.6.5簡易編輯DNS文件
20.7使用UNIX工具解決網絡問題
20.7.1解決問題的方法
20.7.2網絡診斷工具
20.7.3可達性問題
20.7.4解決域名服務中出現的問題
20.7.5解決與NFS相關的問題
20.7.6snoop:協(xié)議分析工具
20.8總結
第21章 系統(tǒng)計帳
21.1系統(tǒng)計帳基礎
21.1.1會話連接統(tǒng)計
21.1.2進程使用情況
21.1.3磁盤空間的使用
21.1.4打印機的使用(AIXX4.2)
21.2命令定義
21.2.1自動運行的系統(tǒng)計帳命令
21.2.2手工或自動執(zhí)行的系統(tǒng)記帳
命令
21.2.3手工運行的記帳命令
21.3配置例程
21.3.1設置AIXX4.2記帳系統(tǒng)
21.3.2設置HP-UX10.x記帳系統(tǒng)
21.4磁盤記帳統(tǒng)計
21.5系統(tǒng)記帳的目錄結構
21.5.1記帳系統(tǒng)的高層目錄
21.5.2/var/adm 目錄中的文件
21.5.3/var/adm/acct/nite目錄中的
文件
21.5.4/var/adm/acct/sum 目錄中的
文件
21.5.5/var/adm/acct/fiscal目錄中的
文件
21.6系統(tǒng)記帳報告的產生
21.6.1系統(tǒng)記帳數據報告的產生
21.6.2每天自動產生的報告
21.7總結
第22章 性能及調整
22.1性能及其對用戶的影響
22.2UNIX性能簡介
22.3監(jiān)視整個系統(tǒng)的性能
22.3.1使用uptime命令監(jiān)視系統(tǒng)狀態(tài)
22.3.2使用perfmeter監(jiān)視系統(tǒng)狀態(tài)
22.3.3使用sar-q命令監(jiān)視系統(tǒng)性能
22.3.4使用sar-u命令監(jiān)視系統(tǒng)
22.4使用ps命令監(jiān)視進程
22.5監(jiān)視內存的使用
22.5.1UNIX內存管理
22.5.2使用vmstat監(jiān)視內存性能
22.5.3使用sar-wpgr監(jiān)視內存性能
22.5.4Vmstat命令在多處理器上的
實現
22.6監(jiān)視磁盤系統(tǒng)的性能
22.6.1磁盤I/O性能的優(yōu)化
22.6.2關系數據庫
22.6.3使用iostat和sar命令檢查磁
盤性能
22.6.4使用df命令監(jiān)視文件系統(tǒng)
22.7監(jiān)視網絡性能
22.7.1使用netstat-i監(jiān)視網絡性能
22.7.2使用spray監(jiān)視網絡性能
22.7.3使用nfsstat-c監(jiān)視網絡性能
22.7.4使用netstat監(jiān)視網絡性能
22.7.5使用netstat-s分析網絡數據
22.7.6解決網絡問題
22.8監(jiān)視CPU性能
22.9內核調整
22.9.1內核表格
22.9.2使用sar-v檢查內核表
22.9.3顯示可調的內核參數
22.9.4顯示可調內核參數的當前值
22.9.5修改配置文件
22.9.6maxusers參數
22.9.7monitor工具
22.9.8影響調頁和交換的參數
22.9.9內核調整總結
22.10第三方解決方案
22.11總結
第23章 設備管理
23.1SVR4的SAF工具
23.1.1端口服務
23.1.2端口監(jiān)視器
23.1.3服務訪問控制器
23.1.4SAF管理命令和文件
23.1.5sac相關的文件和命令
23.1.6端口監(jiān)視器相關的文件和命令
23.1.7SAF初始化過程
23.1.8SAF的管理
23.1.9ttymon端口監(jiān)視器
23.1.10listen端口監(jiān)視器
23.2SVR下的設備管理任務
23.2.1連接終端和modem
23.2.2建立連接
23.2.3連接modem
23.2.4連接終端
23.2.5在BSD系統(tǒng)中連接終端和
modem
23.2.6Linux下連接終端和modem
23.3連接打印機
23.3.1LP打印服務工作原理(SVR4,
Solaris2.x)
23.3.2設置本地打印服務(SVR4
Solaris2.x)
23.3.3設置網絡打印服務
23.3.4管理打印機
23.3.5在BSD系統(tǒng)上設置本地
打印機
23.3.6在BSD系統(tǒng)設置網絡打印
23.3.7BSD下的打印服務管理
23.4將PC連接到UNIX系統(tǒng)
23.4.1通過COM口連接PC
23.4.2利用TCP/IP連接PC
23.5連接X終端
23.5.1X的體系結構
23.5.2X資源
23.5.3窗口管理器
23.5.4設置Shell環(huán)境變量
23.5.5X顯示管理器
23.5.6X服務器訪問安全
23.5.7X服務器的類型
23.5.8PCX服務器
23.6總結
第24章 郵件管理
24.1E-Mail簡介
24.2mail命令
24.2.1為用戶設置mail
24.2.2mail命令和選項
24.2.3閱讀郵件
24.2.4mail命令
24.2.5發(fā)消息
24.2.6定義變量
24.3elm命令
24.3.1elm 的主菜單
24.3.2調試elm
24.3.3在X窗口中使用
24.4pine工具
24.5UUCP 做為MTA
24.5.1有關UUCP做為MTA的討論
24.5.2背景資料和其他資源
24.5.3Internet Mail協(xié)議
24.5.4域名服務和e-mail
24.5.5sendmail的功能
24.5.6sendmail的輔助文件
24.5.7別名文件
24.6設置sendmail
24.6.1獲取源代碼
24.6.2解壓縮和編譯sendmail源
代碼
24.7配置文件sendmai1.cf
24.7.1配置文件的一般格式
24.7.2配置文件的功能描述
24.7.3創(chuàng)建一個sendmali.cf文件
24.7.4測試sendma il和sendmail.cf
24.7.5安裝sendmail
24.7.6修改sendmail在系統(tǒng)引導時
的設置
24.8總結
第25章 新聞管理
25.1簡介
25.2其他信息資源
25.2.1FAQ文檔
25.2.2新聞傳輸軟件文檔
25.2.3RFC文檔
25.2.4Usenet新聞組
25.3新聞系統(tǒng)和軟件
25.3.1新聞文章
25.3.2新聞組的層次
25.3.3新聞文章的存放
25.3.4新聞瀏覽數據庫(News
OverviaewDatabaseNOV )
25.4新聞發(fā)布
25.4.1通過網絡共享新聞
25.4.2將新聞傳給其他主機
25.4.3主機到主機傳輸協(xié)議
25.4.4新聞傳輸系統(tǒng)的配置文件
25.5用戶界面——新聞閱讀器和投遞
程序
25.6規(guī)劃一個新聞系統(tǒng)
25.6.1是否真正需要成為一個Usenet
站點
25.6.2共享新聞還是每個主機一個
新聞緩沖區(qū)
25.6.3隔離新聞緩沖區(qū)
25.6.4配置新聞緩沖區(qū)文件系統(tǒng)
25.6.5獲得新聞的途徑
25.6.6站點管理規(guī)則
25.6.7新聞的刪除策略
25.6.8對newgroup/rmgroup控制消
息的自動響應
25.7新聞傳輸軟件基礎
25.8INN分布圖
25.8.1了解INN
25.8.2配置INN—config.data
文件
25.8.3創(chuàng)建INN
25.8.4安裝INN
25.8.5站點的配置
25.8.6系統(tǒng)啟動腳本和新聞cron作業(yè)
25.8.7其他任務
25.8.8安裝的檢查以及問題的解決
25.9 幫助
25.10總結
第26章 UUCP管理
26.1什么是UUCP
26.1.1傳輸文件
26.1.2執(zhí)行遠端命令
26.1.3徹底了解UUCP
26.2設置UUCP
26.2.1接收UUCP呼叫
26.2.2 初始化UUCP呼叫
26.2.3對話腳本的進一步介紹
26.2.4對有關文件的管理
26.2.5支撐文件
26.2.6UUCP守護程序
26.3使用UUCP
26.4UUCP工具
26.5總結
第27章 FTP管理
27.1FTP協(xié)議和服務簡介
27.1.1FTP 連接
27.1.2FTP傳輸的可靠性
27.1.3FTP的優(yōu)化特性
27.2FTP會話過程
27.3FTP內部命令和響應
27.4FTP第三方(代理)傳輸
27.5FTP管理
27.5.1建立FTP服務
27.5.2FTP用戶管理
27.6匿名FTP
27.7非在線FTP傳輸
27.8FTP疑難解答
27.9總結
第28章 備份和恢復系統(tǒng)
28.1tar命令的使用
28.2dump命令的使用
28.3cpio的使用
28.4在HP-UX系統(tǒng)上做備份
28.4.1fbackup
28.4.2frecover
28.5在AIX系統(tǒng)上的備份
28.5.1AIX3.2系統(tǒng)的復制
28.5.2用mksysb恢復一個AIX3.2
系統(tǒng)
28.5.3AIX4系統(tǒng)的復制
28.5.4用mksysb恢復AIX4系統(tǒng)
28.5.5用AIX4的savevg命令備份
磁盤組
28.5.6用AIX4的restvg命令恢復
磁盤組
28.5.7backup命令和restore命令的
使用
28.5.8rdump /rres tore
28.5.9pax
28.6在SunSolaris系統(tǒng)上做備份
28.6.1做追加備份
28.6.2用ufsrestore恢復
28.7在SVR4系統(tǒng)上做備份
28.8在SiliconGraphicsIRIX系統(tǒng)上做
備份
28.9在BSD系統(tǒng)上做備份
28.10在Linux系統(tǒng)上做備份
28.10.1在Linux上備份文件
28.10.2用tar在一個磁帶上獲取多
個文檔
28.10.3使用taper
28.10.4用taper做備份
28.10.5用taper恢復文件
28.11其他方法
28.12總結
第四部分 附 錄
附錄A GND通用公布許可證
A.1序言
A.2GNU通用公布許可證
A.3不保證
A.4Linux和GNU系統(tǒng)
A.5FreeBSD版權
附錄B 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