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shù)據(jù)通信網絡組建與管理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

定 價:¥21.90

作 者: 朱家鏗,王興偉,劉恩主編
出版社: 東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計算機網絡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10541374 出版時間: 1997-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93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專業(yè)課。計算機網絡技術,特別是局域網技術、網絡互連技術、網絡交換技術和高速網絡技術近幾年來得到了飛速發(fā)展?!熬W絡就是計算機”、“信息高速公路,,等口號的提出,反映了在信息時代計算機網絡在經濟發(fā)展、信息傳遞、人際交流、國家安全…等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國計算機網絡的應用,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得到飛速進步。例如,郵電部門建立的全國公用數(shù)據(jù)網有X·25分組交換網和DDN網。郵電部的CHINANET,高等院校的CERNET,科學院系統(tǒng)的CASNET分別都與Internet連接共享資源。其他如銀行、郵電、航空、鐵路等部門的聯(lián)網服務也在開發(fā)和使用中。網絡應用在我國還有廣泛的發(fā)展前景。因此,掌握和了解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應用是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迫切任務,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也應對網絡技術和應用有所了解。本教材是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經整理、充實后成稿的。特別增加了網絡通信技術的發(fā)展一章,介紹了目前較新的網絡技術。但是,網絡通信技術是目前發(fā)展最快的技術之一,這本教材付印的時候可能會又出現(xiàn)很多有關網絡新理論、新概念、新技術和新產品。作為教材能為讀者奠定一個基礎,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跟上網絡發(fā)展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識,也就實現(xiàn)了編寫這本教材的初衷。本教材注重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上組織各章節(jié)的內容。目前有人認為OSI層次模型的概念已經過時,但目前仍有大量的網絡是以層次模型建立;層次模型概念也有助于我們理解計算機網絡的工作原理和通信過程;另外很多網絡新技術也是在層次模型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我們仍以OSI層次模型作為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來講解。

作者簡介

暫缺《計算機網絡》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概 述
    1.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及發(fā)展歷史
    1.1.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及網絡構成
    1.1.2具有通信功能的計算機系統(tǒng)
    1.1.3計算機網絡
    1.1.4計算機局域網(局部地區(qū)網絡)
    1.1.5網絡互連(網際網)
    1.1.6計算機網絡技術展望
    1.2通信子網的分類及物理拓撲結構
    1.2.1通信子網的分類
    1.2.2通信子網的物理拓撲結構
    1.3計算機局域網的功能及應用范圍
    1.3.1計算機局域網的功能
    1.3.2計算機局域網的應用范圍
    1.4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
    1.4.1協(xié)議與層次
    1.4.2OSI/RM模型
    1.4.3OSI體系結構的幾個概念
    1.4.4服務類型與服務原語
    1.4.5OSI模型中的數(shù)據(jù)傳輸
    1.5思考題
   第二章 物理層
    2.1數(shù)據(jù)通信
    2.1.1模擬傳輸和數(shù)字傳輸
    2.1.2數(shù)字信號的并行傳輸和串行傳輸
    2.1.3數(shù)據(jù)傳輸?shù)耐椒绞?br />     2.2數(shù)據(jù)編碼技術
    2.2.1數(shù)字數(shù)據(jù)的數(shù)字信號
    2.2.2數(shù)字數(shù)據(jù)的模擬信號
    2.2.3模擬數(shù)據(jù)的數(shù)字信號
    2.3數(shù)據(jù)傳輸速度
    2.3.1調制速度
    2.3.2數(shù)據(jù)傳輸率
    2.3.3信息傳輸速度
    2.4多路復用技術
    2.4.1頻分多路復用(FDMFrequencyDivisi0nMultiplexing)
    2.4.2時分多路復用(TDMTime—DivisionMultiplexing)
    2.5數(shù)據(jù)傳輸介質
    2.5.1雙絞線
    2.5.2同軸電纜
    2.5.3光 纖
    2.5.4無線傳輸介質
    2.6物理層協(xié)議
    2.6.1物理層協(xié)議內容
    2.6.2物理層協(xié)議舉例
    2.7思考題
   第三章 數(shù)據(jù)鏈路層
    3.1數(shù)據(jù)鏈路層的功能
    3.1.1概 述
    3.1.2幀同步方式
    3.1.3差錯控制
    3.2數(shù)據(jù)鏈路層協(xié)議
    3.2.1?!葏f(xié)議
    3.2.2滑動窗口協(xié)議
    3.2.3數(shù)據(jù)鏈路層協(xié)議標準——高級數(shù)據(jù)鏈路控制規(guī)程
    (High-levelDataLinkC0ntrolHDLC)
    3.3思考題
   第四章 局域網的體系結構
    4.1局域網的層次結構
    4.1.1IEEE802局域網協(xié)議標準
    4.1.2LLC子層協(xié)議
    4.2CSMA/CD
    4.2.1CSMA/CD的工作原理
    4.2.2CSMA/CDMAC幀格式
    4.3令牌環(huán)
    4.3.1令牌環(huán)的工作原理
    4.3.2令牌環(huán)MAC幀格式
    4.3.3環(huán)管理
    4.3.4環(huán)的可靠性
    4.4令牌總線
    4.4.1令牌總線的工作原理
    4.4.2令牌總線MAC幀格式
    4.4.3介質訪問管理
    4.5城域網
    4.5.1DQDB的物理結構
    4.5.2信元結構
    4.5.3介質訪問過程
    4.5.4DQDB的性能改善
    4.6思考題
   第五章 網絡層
    5.1網絡層的功能
    5.1.1數(shù)據(jù)報和虛電路
    5.1.2路由算法
    5.1.3網絡擁塞控制
    5.2CCITTX·25建議
    5.2.1X·25層次結構及服務類型
    5.2.2X·25分組格式
    5.2.3分組交換網
    5.3思考題
   第六章 高層協(xié)議
    6.1傳輸層
    6.1.1傳輸層的功能
    6.1.2傳輸層的連接管理
    6.1.3傳輸層協(xié)議
    6.2會話層
    6.2.1會話層的功能
    6.2.2遠程過程調用RPC
    6.2.3會話層協(xié)議
    6.3表示層
    6.3.1表示層的功能
    6.3.2抽象語法表示法(ASN.1)
    6.3.3代碼轉換
    6.3.4加密與解密
    6.3.5壓縮與解壓
    6.4應用層
    6.4.1應用層的功能
    6.4.2虛擬終端(VT)
    6.4.3文件傳輸協(xié)議
    6.5協(xié)議集
    6.5.1TCP/IP協(xié)議集
    6.5.2SNA協(xié)議集
    6.6思考題
   第七章 網絡互連
    7.1網絡互連概述
    7.1.1OSI與網絡互連
    7.1.2網絡互連設備
    7.2網 橋
    7.2.1引入網橋的原因
    7.2.2網橋的基本工作原理
    7.2.3網橋分類
    7.3路由器
    7.4思考題
   第八章 網絡操作系統(tǒng)
    8.1網絡操作系統(tǒng)概述
    8.1.1網絡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與分類
    8.1.2網絡操作系統(tǒng)結構
    8.2客戶—服務器模型
    8.2.1客戶—服務器模型
    8.2.2客戶—服務器分布式處理環(huán)境
    8.2.3服務器與客戶機的選擇
    8.3網絡管理
    8.3.1網絡管理的基本功能
    8.3.2OSI與網絡管理
    8.3.3IEEELAN管理標準
    8.3.4IBMNETVIEW網絡管理系統(tǒng)
    8.4網絡操作系統(tǒng)實例
    8.4.1NETWARE網絡操作系統(tǒng)簡介
    8.4.2WindowsNT的網絡功能
    8.5思考題
   第九章 網絡實例及應用
    9.1以太網(Ethernet)
    9.1.1概 述
    9.1.2標準以太網(10BASE5)
    9.1.3細纜以太網(10BASE2)
    9.1.4雙絞線以太網(10BASET)
    9.2令牌環(huán)網
    9.2.1IBMTokenRing
    9.2.2FDDI
    9.3計算機化交換機(CBX)
    9.3.1專用交換機(PBX)概述
    9.3.2數(shù)字時分交換技術
    9.3.3CBX結構
    9.3.4CBX與計算機網絡的互連
    9.3.5CBX產品舉例
    9.4ISDN
    9.4.1ISDN的主要業(yè)務
    9.4.2ISDN系統(tǒng)結構
    9.4.3ISDN協(xié)議模型
    9.4.4ISDN交換系統(tǒng)
    9.4.5ISDN展望
    9.4.6ISDN的應用范圍
    9.5Internet
    9.5.1Internet的應用服務
    9.5.2如何與Internet互連
    9.5.3Intranet
    9.6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
    9.6.1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構成
    9.6.2結構化布線系統(tǒng)中的計算機網絡
    9.7CSCW
    9.7.1CSCW概述
    9.7.2CSCW的應用領域
    9.7.3CSCW對通信的要求及實現(xiàn)技術
    9.8思考題
   第十章 網絡通信技術的發(fā)展
    10.1現(xiàn)有網絡通信技術的不足
    10.1.1局域網通信技術
    10.1.2分組交換網通信技術
    10.1.3網絡通信技術的改進
    10.2幀中繼(FrameRelay)
    10.2.1幀中繼網的體系結構
    10.2.2幀中繼的幀結構
    10.3LAN交換技術
    10.3.1以太網交換技術
    10.3.2令牌環(huán)網交換技術
    10.4 ATM
    10.4.1ATM信元
    10.4.2ATM體系結構
    10.4.3ATM編址
    10.4.4ATM交換機
    10.4.5ATM的應用
    10.5組通信
    10.5.1進程組與組通信機制
    10.5.2V內核的進程組和組通信機制
    10.5.3成組遠程過程調用機制
    10.6多媒體通信技術
    10.6.1概 述
    10.6.2多媒體通信需求
    10.6.3多媒體通信技術現(xiàn)狀
    10.6.4實例簡介
    10.7思考題
   第十一章 網絡性能研究
    11.1概 述
    11.1.1排隊論與概率論簡介
    11.1.2局域網性能指標
    11.2局域網性能研究方法
    11.2.1幾種不同的模型
    11.2.2仿真模型的建立過程
    11.3思考題
   第十二章 網絡實驗舉例
    實驗一 模擬HDLC部份協(xié)議實現(xiàn)雙機端對端通信
    實驗二 兩機編輯窗口的雙向通信
    實驗三 簡單的遠程命令執(zhí)行
   附錄:有關網絡的縮寫詞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