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材研究生/本科/??平滩?/a>機械設計

機械設計

機械設計

定 價:¥39.40

作 者: 邱宣懷主編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學校教材
標 簽: 機械設計與制圖

ISBN: 9787040056679 出版時間: 1997-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 462頁 字數:  

內容簡介

  《機械設計(第4版)》第四版是根據國家教委高教司批準印發(fā)的高等學校工科本科《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基本》(機械類專業(yè)適用,1995年修訂版)的精神修訂的。本版更新了部分內容,例如漸開線圓柱齒輪、錐齒輪承載能力計算方法,滾動軸承的代號和表示方法,動載荷和靜載荷計算,窄V帶傳動等。在拓寬知識面、加強歸納和綜合等方面也適當增加了一些內容。全書分5篇共21章。第1章總論,第2篇聯接,第3篇傳動,第4篇軸、軸承、聯軸器,第5篇其他零件?!稒C械設計(第4版)》可作為高等學校機械類專業(yè)機械設計課程的教材,也可供有關專業(yè)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機械設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四版序
第一版序
基本符號表
第1篇 總論
第1章 機械設計概論
1.1 課程性質和任務
1.2 設計機器的基本原則和設計程序
1.2.1 設計機器時應滿足的要求
1.2.2 設計方法
1.2.3 設計程序
1.2.4 技術經濟評價
1.3 機械零件設計概述
1.3.1 設計機械零件時應滿足的要求
1.3.2 設計步驟
1.3.3 設計計算和校核計算
1.3.4 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
1.4 結構設計
1.5 設計的檢查
1.6 設計人員的素質
1.7 機械設計的新發(fā)展
第2章 機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計算準則
2.1 載荷和應力的分類
2.1.1 載荷分類
2.1.2 應力分類
2.2 機械零件的強度
2.2.1 兩種判斷零件強度的方法
2.2.2 靜應力強度
2.2.3 變應力強度
2.2.4 許用安全系數
2.2.5 提高機械零件強度的措施
2.3 機械零件的表面強度
2.3.1 表面接觸強度
2.3.2 提高表面接觸強度的主要措施
2.3.3 表面擠壓強度
2.3.4 表面磨損強度
2.3.5 提高表面磨損強度的主要措施
2.4 機械零件的剛度
2.4.1 剛度的影響
2.4.2 剛度計算概述
2.4.3 影響剮度的因素及其改進措施
2.5 機械零件的沖擊強度
2.5.1 沖擊強度和沖擊變形計算
2.5.2 提高機械零件沖擊強度和緩沖能力的措施
2.6 溫度對機械零件工作能力的影響
2.6.1 溫度對摩擦磨損過程的影響
2.6.2 溫度對材料膨脹和收縮的影響
2.6.3 溫度對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
2.7 機械零件的振動穩(wěn)定性
2.7.1 振動穩(wěn)定性
2.7.2 振動穩(wěn)定性計算概述
2.7.3 減輕振動的措施
2.8 機械零件的可靠性
2.8.1 可靠性概念
2.8.2 機械零件的可靠性計算
2.8.3 串聯系統(tǒng)可靠度
2.8.4 提高機械零件可靠性的措施
第3章 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
3.1 疲勞斷裂特征
3.2 疲勞曲線和疲勞極限應力圖
3.2.1 疲勞曲線
3.2.2 疲勞極限應力圖
3.3 影響機械零件疲勞強度的主要因素
3.3.1 應力集中的影響
3.3.2 尺寸的影響
3.3.3 表面狀態(tài)的影響
3.3.4 綜合影響系數
3.4 許用疲勞極限應力圖
3.4.1 穩(wěn)定變應力和非穩(wěn)定變應力
3.4.2 許用疲勞極限應力圖
3.4.3 工作應力增長規(guī)律
3.5 穩(wěn)定變應力時安全系數的計算
3.5.1 單向應力狀態(tài)時的安全系數
3.5.2 復合應力狀態(tài)時的安全系數
3.5.3 許用安全系數
3.6 規(guī)律性非穩(wěn)定變應力時機械零件的疲勞強度
3.6.1 疲勞損傷積累假說
3.6.2 等效穩(wěn)定變應力和壽命系數
3.6.3 規(guī)律性非穩(wěn)定變應力時安全系數的計算步驟
3.7 低周循環(huán)疲勞概述
3.8 疲勞裂紋壽命概述
第4章 摩擦、磨損、潤滑
4.1 摩擦的種類及其基本性質
4.2 干摩擦
4.3 邊界摩擦潤滑
4.4 磨損
4.4.1 粘著磨損
4.4.2 表面疲勞磨損
4.4.3 磨粒磨損
4.4.4 腐蝕磨損
4.5 流體摩擦潤滑
4.5.1 流體動力潤滑
4.5.2 彈性流體動力潤滑
4.5.3 流體靜力潤滑
4.6 膜厚比與潤滑狀態(tài)
4.7 潤滑劑、添加劑
4.7.1 潤滑劑種類
4.7.2 潤滑劑性質
4.7.3 添加劑
4.7.4 潤滑劑的選擇
4.8 潤滑油粘度
4.8.1 粘度的單位
4.8.2 粘度單位換算
4.8.3 粘度等級
4.8.4 溫度和壓力對粘度的影響
4.8.5 配油計算
4.9 工業(yè)用潤滑油和潤滑脂簡介
4.9.1 工業(yè)用潤滑油
4.9.2 潤滑脂
附錄工業(yè)用潤滑油新舊粘度牌號對照
第5章 機械常用材料和制造工藝性
5.1 機械常用材料
5.2 金屬材料的力學、加工和使用性能
5.2.1 應力極限
5.2.2 彈性模量E
5.2.3 延展性
5.2.4 沖擊韌度口K
5.2.5 彈性能Ee和韌性能E1
5.2.6 硬度
5.2.7 加工性能
5.2.8 使用性能
5.3 影響鋼材力學性能的主要因素
5.3.1 含碳量的影響
5.3.2 合金元素的影響
5.3.3 溫度的影響
5.3.4 熱處理工藝的影響
5.4 材料的選用原則
5.4.1 使用要求
5.4.2 工藝要求
5.4.3 經濟要求
5.5 毛坯的選擇
5.6 公差與配合的選擇
5.7 表面粗糙度的選擇
5.7.1 表面粗糙度的選擇原則
5.7.2 表面粗糙度和尺寸公差的關系
5.8 機械零件的制造工藝性
第2篇 聯接
第6章 螺紋聯接
6.1 螺紋聯接的主要類型、材料和精度
6.1.1 主要類型
6.1.2 螺紋緊固件的性能等級和材料
6.1.3 螺紋公差和精度
6.2 螺栓聯接的擰緊和防松
6.2.1 螺栓聯接的擰緊
6.2.2 螺紋聯接的防松
6.3 單個螺栓聯接的受力分析和強度計算
6.3.1 受拉螺栓聯接
6.3.2 受剪螺栓聯接
6.3.3 許用應力
6.4 螺栓組聯接的受力分析
6.4.1 受軸向力F的螺栓組聯接
6.4.2 受橫向F的螺栓組聯接
6.4.3 受旋轉力矩T的螺栓組聯接
6.4.4 受翻轉力矩M的螺栓組聯接
6.5 提高螺栓聯接強度的措施
6.5.1 均勻螺紋牙受力分配
6.5.2 減小附加應力
6.5.3 減輕應力集中
6.5.4 降低應力幅
6.5.5 選擇恰當的預緊力并保持不減退
6.5.6 改善制造工藝
6.6 螺旋傳動
6.6.1 滑動螺旋傳動
6.6.2 滾動螺旋傳動簡介
6.6.3 靜壓螺旋傳動簡介
第7章 鍵、花鍵、銷、成形聯接
7.1 鍵聯接
7.1.1 鍵聯接的分類和構造
7.1.2 平鍵聯接和半圓鍵聯接的計算
7.2 花鍵聯接
7.2.1 花鍵聯接的分類和構造
7.2.2 花鍵聯接的計算
7.3 銷聯接
7.4 成形聯接
第8章 過盈聯接
8.1 圓柱面過盈聯接
8.1.1 傳遞載荷所需要的最小壓強
8.1.2 傳遞載荷所需要的最小過盈
8.1.3 被聯接件的應力及強度計算
8.1.4 裝拆壓力
8.1.5 裝配溫度。
8.1.6 提高過盈聯接承載能力的措施
8.2 圓錐面過盈聯接
8.3 彈性環(huán)聯接
第9章 鉚接、焊接、膠接
9.1 鉚接
9.1.1 鉚接的應用
9.1.2 鉚縫
9.1.3 鉚接的工作原理
9.1.4 鉚縫的強度計算
9.1.5 鉚縫的等強度條件
9.1.6 鉚縫的強度系數
9.2 焊接
9.2.1 焊縫的式樣
9.2.2 焊縫的強度計算
9.2.3 焊接材料和許用應力
9.2.4 影響焊縫強度的因素和提高焊縫強度的結構措施
9.3 膠接
9.3.1 膠接接頭
9.3.2 膠接劑
第3篇 傳動
第10章 摩擦輪傳動
10.1 概述
10.1.1 分類
10.1.2 優(yōu)缺點
10.1.3 應用范圍
10.2 摩擦輪傳動中的滑動
10.2.1 彈性滑動和打滑
10.2.2 幾何滑動
10.3 摩擦輪材料
10.4 圓柱摩擦輪傳動計算
10.4.1 傳動比
10.4.2 壓緊力計算
10.4.3 表面接觸強度計算
10.4.4 條件性計算
10.4.5 作用在軸上的載荷
10.4.6 功率損失、效率和熱平衡計算
10.5 圓錐摩擦輪傳動計算
10.6 摩擦輪結構和傳動壓緊裝置
10.6.1 摩擦輪結構
10.6.2 摩擦輪傳動的壓緊裝置
10.7 摩擦無級變速器簡介
第11章 帶傳動
11.1 概述
11.1.1 傳動形式
11.1.2 優(yōu)缺點
11.1.3 應用范圍
11.2 帶和帶輪
11.2.1 平帶和帶輪
11.2.2 V帶和帶輪
11.2.3 帶輪輪輻計算
11.3 帶傳動的幾何計算
11.4 帶傳動的計算基礎
11.4.1 作用力分析
11.4.2 帶的應力
11.4.3 彈性滑動、打滑和滑動率
11.4.4 帶傳動的疲勞強度
11.4.5 提高帶傳動工作能力的措施
11.5 V帶傳動設計
11.5.1 V帶傳動和平帶傳動的比較
11.5.2 傳動參數的選擇
11.6 平帶傳動設計
11.7 帶傳動的張緊裝置
11.8 同步帶傳動設計
11.9 其他帶傳動簡介
11.9.1 高速帶傳動
11.9.2 多楔帶傳動
第12章 齒輪傳動
12.1 概述
12.1.1 優(yōu)缺點
12.1.2 分類
12.1.3 基本要求
12.2 齒輪傳動的主要參數
12.2.1 主要參數
12.2.2 精度等級的選擇
12.3 齒輪傳動的失效形式
12.3.1 輪齒折斷
12.3.2 齒面接觸疲勞磨損(點蝕)
12.3.3 齒面膠合
12.3.4 齒面磨粒磨損
12.3.5 齒面塑性流動
12.3.6 計算準則
12.4 齒輪材料及其熱處理
12.4.1 齒輪材料
12.4.2 齒輪熱處理
12.5 圓柱齒輪傳動(外嚙合)的幾何計算
12.6 圓柱齒輪傳動的載荷計算
12.6.1 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
12.6.2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受力分析
12.6.3 計算載荷
12.7 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12.7.1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
12.7.2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
12.7.3 靜強度校核計算
12.8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
12.8.1 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
12.8.2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
12.8.3 靜強度校核計算
12.9 直齒錐齒輪傳動
12.9.1 幾何計算
12.9.2 受力分析
12.9.3 齒廄接觸疲勞強度計算
12.9.4 齒根彎曲疲勞強度計算
12.10 齒輪傳動的效率和潤滑
12.10.1 齒輪傳動的效率
12.10.2 齒輪傳動的潤滑
12.11 齒輪結構
12.12 曲線齒錐齒輪傳動和準雙曲面齒輪傳動簡介
12.12.1 曲線齒錐齒輪傳動
12.12.2 準雙曲面齒輪傳動
12.13 圓弧齒輪傳動簡介
12.13.1 單圓弧齒輪傳動
12.13.2 雙圓弧齒輪傳動
……
第13章 蝸桿傳動
第14章 鏈傳動
第15章 減速器
第4篇 軸、軸承、聯軸器
第16章 軸
第17章 滑動軸承
第18章 滾動軸承
第19章 聯軸器和離合器
第5篇 其他零件
第20章 彈簧
第21章 機架零件
參考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