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類的研究經過一個相對寂靜時期以后,近二十多年來又活躍起來了。過去認為糖類在生物體內的作用主要是作為能量資源,例如動物體內儲存的糖元和植物體內儲存的淀粉;或者是作為結構材料,例如植物細胞的纖維素等。近來由于多糖以及糖結合物的分離、純化、組分測定和結構分析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由于對糖類的生物學功能有了新的認識,例如糖結合物在細胞識別、細胞間物質運輸和對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等方面的作用,因此關于糖類的研究又引起人們的重視。糖類的研究工作和蛋白質、核酸的研究工作相比,在我國還是一個薄弱的環(huán)節(jié)。1982年中國生物化學會在青島召開了第一次糖的生化學術會議。在會議上,五十多篇論文的報告和討論反映了我國目前糖的生化研究方面的成就,也說明我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有了一個較好的開端。這次學術會議對于糖類研究工作的開展,無疑將會起推動作用。本書是這次學術會議建議編寫的一本關于糖化學和生化研究的工具書。生物化學研究工作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實驗方法和研究技術的掌握。參加本書編寫工作的作者都是在糖類領域里從事研究的生化工作者,具有第一手的經驗。列入本書的實驗研究方法,大多數是作者在自己實驗室做過的。這本工具書的出版,將會起到交流各自經驗和心得的作用;對于準備參加糖類生化研究的新手來說,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書在總論中介紹糖類的分離、測定、結構分析的常用方法,也包括近年發(fā)展起來的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質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等新方法。一些糖苷酶類和結構分析用的工具酶的分離純化方法也在總論中作了介紹。在各論中,介紹真菌、酵母等微生物多糖,植物多糖,褐藻、紅藻、海帶等海藻多糖,以及蛋白聚糖、神經鞘糖脂、凝集素等的分離、純化、鑒定等研究方法。各論中列舉的材料,大都是我國產的多糖和糖結合物。為了讀者方便,本書最后還對糖類生化的文獻作了簡單介紹。我國地大物博,糖類資源也很豐富,而且有些真菌多糖還對生物體具有獨特的生理作用,可以作為藥用資源。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進行,各個地區(qū)和海洋資源的開發(fā),糖類研究必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希望這本工具書的問世,能加速我國糖類基礎和應用研究的發(fā)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