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里,要表達一件事情是發(fā)生在現在、過去還是將來,事情是已經完成還是仍在進行中等等,主要是靠動詞的詞形變化(如speak,spoke;smile,smiled),以及使用特定的動詞詞組(如willspeak,issmiling,hasspoken,hasbeensmiling)。漢語則不同。漢語的詞是沒有詞形變化的,也就是說漢語沒有時態(tài)。我們講漢語時,表達時間主要是用副詞或狀語(如將要講話,已經講過話,正在微笑)。由于這個緣故,以漢語為母語的人開始學英語,時態(tài)方面的錯誤是最多的,因為他們自欺欺人主往就用漢語的這種表達時間的方式來說英語。多年來,作者在大學基礎英語執(zhí)教中和對成人自學英語的指導中,深知英語時態(tài)是他們學習英語語言的難點之一。他們對不同的時態(tài)所代表的不同概念和使用規(guī)則等等自認為已經掌握,而在運用時則一錯再錯。例如,混淆不同時態(tài)不同的動詞形式,混淆各種時態(tài)在不同時間情況下的運用,尤其是在成段英語口語和寫作時容易暴露出來。這反映出:1、學生對時態(tài)的基本概念的掌握還不牢固,甚至一知半解。因而不能正確區(qū)別和運用;2、學生對不同時間背景下時態(tài)運用所積累的經驗不夠多,未能形成有邏輯、有層次的要領因而難于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也就無從由感性認識基礎上升為理性知識并形成自己固有的習慣。作者在多年的教學活動中,了解到大部分大學低年級學生在高中學習英語時態(tài)時是突擊性的,主要是忙碌于記憶現成的例句,目的是為了應付高考,而忽略了語法,特別是時態(tài)方面扎實的基本功訓練。為了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基礎水平,作者一直思索和策劃著編寫一本針對已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在校學生和正在自學英語的社會人員關于英語時態(tài)的書。既要拓寬讀者英語基礎,又能學好英語時態(tài),是本書相輔相成的兩個目的。因此,本書既是作者多年教學工作的總結,又是把學生容易發(fā)生錯誤的環(huán)節(jié)和關鍵所在予以系統(tǒng)的提示,并通過較多的練習使學生能鞏固自己學到的時態(tài)知識。由于“時態(tài)”(tense)指的是表示時間的動詞的詞形變化(variationsinthemophologicalformoftheverb),國內外一些新編的英語語法認為英語只有兩個時態(tài),即過去時和現在時(又稱為“非過去時”[nonpast]),而沒有將來時,因為構成將來時的shall和will盡管可以表示將來時間,在詞形上卻是現在時。此外傳統(tǒng)的完成時(perfecttenses)和進行時(progressivetenses)一律稱為“體”(aspect)。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為了目前的學生使用方便,本書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名稱。由于同一原因,本書仍然使用“現在分詞”(presentparticiple)和“過去分詞”(pastparticiple)這兩個術語,而不稱它們?yōu)?ingparticiple和-edparticiple。本書內容有以下幾個特點。1、時態(tài)編排突出重點,并把有些容易混淆的時態(tài)有比較地安排在同一課內。如第1課一般現在時和現在進行時,第2課一般過去時和過去進行時,第3、4課現在完成時和現在完成進行時,以及第5課過去完成時和一般過去時等,通過對比性的學習、練習,使讀者能更正確地掌握容易混淆的時態(tài)。2、盡量簡明扼要講述語法理論和規(guī)則,既要突出重點又能通俗易懂、便于記憶。3、重要的語法理論部分附有漢語譯文,便于自學英語的讀者理解原意。4、理論和實踐并重。為加深理解,每課都配有較多篇幅的練習。每課的練習形式多樣,由易到難,由單句到成段練習,由單項練習到綜合練習。本書可作為專業(yè)英語大學低年級語法課學習時態(tài)的教材。在使用時請注意以下幾點:1、本書共12課?;旧厦恐芤徽n,每課需2—3學時。但第12課虛擬語態(tài)需2周共4—6學時。在第3、4課現在完成時和現在完成進行時結束后以及第8、9、10課動詞不定式、分詞、動名詞結束后各需一周綜合復習的時間。2、授課形式多樣化,教師在講授理論部分時應避免滿堂灌,而采取師生共同討論的方式。練習部分可先布置學生在課下完成,然后堂上討論,通過討論使學生進一步復習鞏固所學語法及時態(tài)理論,這樣效果更好。課堂討論時可先分小組討論,然后大班集中討論重點和有質疑的練習。小組討論時,教師應到各組巡視參予討論,以便摸清問題、進行指導。3、任選某個練習在堂上作小測驗,檢查學生對所學時態(tài)掌握情況。本書中的許多資料雖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一年級語法課多次使用,但還不夠成熟,敬請同行及讀者不吝指出其缺點與不妥之處,以便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