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我社《中國民間個人收藏叢書》之一,由扇面收藏家郭傳火先生撰稿。書中介紹了我國獨特的書畫藝術——扇面的淵源、發(fā)展,以及收藏知識。書中還展現了作者收藏的百于幅精美的扇面珍品本書前言我國素稱文物之邦,歷代遺留下來的古文物,多不勝數,不僅可供我們稽考先賢制作之源,尋索其變化之跡,也是中華先祖精神之結晶、民族文化之表現。古代工藝的興廢,每與國運世變、政經發(fā)展有密切關系。舉凡國家政治清明者,其制品必定精良;反之則不然。譬如漢唐陶器,其規(guī)模之宏大,遠勝遼金。清代自嘉慶以后,其瓷器之質亦遠遜盛清——康、雍、乾三朝。古文物之收藏現象亦是如此,災年多饑民,盛世藏文物,千真萬確。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更強,民更富,收藏之風蔚然而起,作為中國人,我自豪;作為收藏家,我鼓舞。中國文物是中華民族的共同遺產,對這些國寶珍品,如何保存研究?如測出版陳列?藉以發(fā)揚我國藝術與文化,實是我中國人之共同責任。今遼寧畫報出版社編輯出版《中國民間個人收藏叢書》,分門別類逐年推出,無疑是對“藏寶于民”這個良策之喝彩,是應受到公眾歡迎及支持的益事。嗜古敏求,不獨可以陶冶性情,更可從中領略到不少書本上所缺乏之實際知識。古文物經歷千載朝代更迭與興衰,欣賞之余,也感到人生造化,可使個人對于成敗得失,處之泰然。此外,要成為一位快樂的文物鑒賞家,更須具有深厚涵養(yǎng)、敏銳的觀察力和分析力,才能明辨真?zhèn)?,洋考文物之歷史源流。在此競爭之現代商業(yè)社會中,收藏及鑒賞文物無疑是一種無形的自我提升,也深具潛移默化之協(xié)調作用。從個人之親身體驗而言,我深感受用不淺,樂趣無窮。想來,《中國民間個人收藏叢書》的作者藏友們,大概也會有這股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