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陳原老面前常不揣淺陋,縱言無忌,訪談不知不覺往往變成對話。他沒有見怪,這是由于他一貫崇尚民主活躍的學術氣氛,注重提攜后進之故,所以作者成書后改題也只好從命。至于“一位社會語言學家走過的路”,陳老認為,還是“不加任何形容詞”,“模糊一點好”,最后定為“走過的路”。隨后陳老把該文作為附錄,收人論著第三卷末。希望這本小書對關心語言和語言問題的讀者能有所啟發(fā)。作者在協助陳原同志校閱整理三卷本《陳原語言學論著》時,有機會經常跟陳原老泛投古今中外,議論有關社會語言學的種種問題,特別是聽到他講自己走過的路,深感啟示頗多,教益良深。三卷集編成后,作者根據自己的記憶和簡單的筆錄,把其中部分內容整理成文,題名為《訪談錄:一位社會語言學家走過的路》,請陳原過目。他細讀全文,字斟句酌,刪削潤色;又將《訪談錄》改為《對話錄》,于是成有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