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序1991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了筆者法學史系列研究的第一卷(法學史研究1·當代日本法學——A與作品》。該書分基礎法學、公法學、私法學、社會法學。國際法學等五章,在對戰(zhàn)后45年日本各個法學學科的發(fā)展、變化、特點作出概述的基礎上,重點對日本當代35位法學家的35部作品(原著)作了介紹、分析和評述。在該書序中,筆者指出:當代日本法學雖然繼承了東方法學(中國古代法學)的傳統(tǒng),但主要是在吸收西方法學成果、結合當代日本社會現狀的基礎上形成、發(fā)展起來的,具有了西方法學的某些特點,成為西方法學發(fā)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從日本法學入手,進一步發(fā)掘西方法學的歷史遺產,無論在歷史聯系還是在邏輯發(fā)展上都是合理的。基于這種認識,筆者將法學史研究的第二卷內容確定為《西方法學史》,旨在重點描述和分析西方整個法學史的發(fā)展概貌。眾所周知,西方法學史代表了世界法學發(fā)展史的主流,為人類帶來了豐富的知識遺產?,F代法學的基本原則、制度、內容以及用語,可以說無一例外都是西方法學發(fā)展各個階段的產物。因此,對西方法學史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研究,無疑具有巨大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法學是人類文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一個不斷進化、日益科學的過程。在法學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融入了無數法學家的靈氣和睿智,歷史上的各個法學流派和法學家提出的各種學說,都包含有科學的。真理的內容,都是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對其進行整理??偨Y,作出適當的評價,并將其合理的成分發(fā)揚光大,是我們的歷史責任。在我國,雖然自80年代起,出版了一批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教科書和專著,也分別成立了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和西方法律思想史分會,但對西方法學史的研究尚未系統(tǒng)展開。除了有一些現代、當代西方法哲學以及法哲學史的著作之外,對涉及西方法學史整體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正是針對我國的上述現狀,筆者開始了西方法學史的教學和研究,并將其成果予以公開出版,以期引起學術界同仁的重視,一起來開墾這一片處女地。盡管筆者已下了苦功,但由于本書涉及領域廣、資料整理任務重,所以仍不可避免會存在許多錯誤。敬請學術界同仁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何勤華于上?!とA東政法學院1996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