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師范大學的百年發(fā)展歷程中,歷史學科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師大歷史學系業(yè)已成為國內歷史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不僅學術上出精品,而且注重教學改革,更新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完善課程結構。歷史學系的教學改革前后歷時20年,啟動于20世紀80年代,深化于20世紀90年代。20世紀80年代的教學改革由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先生主持,重點放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方面,因具開創(chuàng)性而獲得1989年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教學改革繼續(xù)深化。為了加強基礎課教學,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并與歷史學系進入“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的教學需求相配合,我系組織教師編寫并出版了一套歷史學專業(yè)基礎課教材。這套教材涵蓋了歷史學科各門主干課程的內容,基本滿足了本科階段歷史學專業(yè)學生的學習需要,在系內的多輪使用中,得到學生的廣泛好評。同時,由于具有編審謹嚴、結構合理、分量得當、適應面廣的優(yōu)勢與特色,這套教材在各高校歷史學科受到普遍歡迎。時至今日,伴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歷史學系又在調整自己的戰(zhàn)略目標,根據(jù)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與特色設計發(fā)展之路。按照學校的部署,組建了新世紀歷史學教材編輯委員會,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首先著手對20世紀90年代編寫出版的歷史學基礎課教材進行修訂,力求通過高水平教材的修訂與使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新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這次修訂,仍堅持以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原則,結合學術發(fā)展與教學改革的需求,加入新的學術成果與教學理念,以順應當今高等教育和歷史學科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趨勢,為2l世紀的大學歷史教育提供一套較為新穎、完善且適用面廣的基礎課教材??紤]到這套教材已具備的特色與優(yōu)勢,所以總體框架上不擬做過多更動。具體而言,原有章、節(jié)、目結構大體不變,全書正文前加圖片若干,正文中根據(jù)內容需要附插圖、地圖,每章之后附有若干思想題,全書后附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