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1. 1 引言
1. 2 計算機網絡的結構
1. 3 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
1. 3. 1 拓撲結構
1. 3. 2 數據交換方式
1. 3. 3 服務類型
1. 3. 4 連接和無連接的層次問題
1. 3. 5 端到端與點到點
1. 4 TCP/IP的歷史
1. 5 小結
第二章 低層網絡技術
2. 1 引言
2. 2 計算機網絡分類
2. 3 局域網技術
2. 3. 1 CSMA/CD技術
2. 3. 2 令牌環(huán)技術
2. 3. 3 令牌總線技術
2. 4 廣域網技術
2. 4. 1 ARPANET
2. 4. 2 NSFNET
2. 5 其他網絡技術
2. 5. l X25NET
2. 5. 2 Cypress網
2. 5. 3 撥號IP
2. 5. 4 分組無線網
2. 6 小結
第三章 網間網體系結構與協議分層
3. 1 引言
3. 2 網間網體系結構
3. 2. 1 關于異種網的討論
3. 2. 2 協議轉換問題
3. 2. 3 IP網關
3. 3 網間網特點
3. 3. 1 網間網設計要求
3. 3. 2 網間網用戶視圖
3. 3. 3 網絡對等性
3. 4 網間網協議分層
3. 4. 1 為什么協議要分層
3. 4. 2 協議分層的概念模式
3. 4. 3 協議分層的原則
3. 4. 4 TCP/IP分層模式
3. 4. 5 TCP/IP與X. 25
3. 5 TCP/IP模型中的兩大邊界
3. 5. 1 協議地址邊界
3. 5. 2 操作系統(tǒng)邊界
3. 6 分層的弊端
3. 7 TCP/IP與ISO/OSI
3. 8 小結
第四章 網間網地址
4. 1 引言
4. 2 什么是地址
4. 3 物理地址與網間網地址
4. 4 網間網地址結構
4. 5 三類主要的網間網地址
4. 6 網間網地址的本質
4. 7 網間網特殊地址形式
4. 7. 1 廣播地址
4. 7. 2 有限廣播
4. 7. 3 "0"地址
4. 7. 4 回送地址
4. 8 網間網編址方式的缺陷
4. 9 網間網地址的直觀表示法
4. 10 網間網地址管理
4. 11 小結
第五章 地址解析
5. 1 引言
5. 2 從網間網地址到物理地址
5. 2. 1 表格方式
5. 2. 2 直接映射
5. 3 動態(tài)聯編
5. 3. 1 ARP原理
5. 3. 2 ARP效率
5. 3. 3 ARP改進
5. 3. 4 ARP協議的位置
5. 4 從物理地址到網間網地址
5. 5 RARP協議
5. 6 RARP服務器
5. 7 地址解析報文
5. 7. 1 ARP報文處理
5. 7. 2 RARP報文處理
5. 7. 3 ARP/RARP報文的封裝
5. 8 小結
第六章 域名系統(tǒng)
6. 1 引言
6. 2 兩種命名機制
6. 2. 1 無層次命名機制
6. 2. 2 層次型命名機制
6. 3 層次型名字管理
6. 4 TCP/IP網間網域名
6. 4. 1 域
6. 4. 2 Internet域名
6. 4. 3 域名與對象類型
6. 5 域名解析
6. 5. 1 TCP/IP名字服務器
6. 5. 2 域名解析
6. 5. 3 逆向域名解析
6. 5. 4 域名解析的效率
6. 6 域服務器報文
6. 6. 1 域服務器報文格式
6. 6. 2 域名表達
6. 7 兩點補充
6. 7. 1 域名縮寫
6. 7. 2 域名系統(tǒng)實現中的復雜性
6. 8 小結
第七章 IP協議:無連接數據報傳送
7. 1 引言
7. 2 IP層的特點及地位
7. 2. 1 IP層的特點
7. 2. 2 IP層的地位
7. 3 TCP/IP可靠性思想
7. 4 IP數據報
7. 4. 1 IP數據報格式
7. 4. 2 版本與協議類型
7. 4. 3 長度
7. 4. 4 服務類型與優(yōu)先權
7. 4. 5 數據報傳輸
7. 4. 6 數據報延遲控制
7. 4. 7 頭校驗和
7. 4. 8 地址
7. 5 IP數據報選壩
7. 5. 1 源路徑
7. 5. 2 路徑記錄
7. 5. 3 時戳
7. 6 小結
第八章 IP協議:差錯與控制報文(ICMP)
8. 1 引言
8. 2 ICMP的起源與推廣
8. 3 ICMP協議與IP協議的關系
8. 4 ICMP報文格式
8. 5 ICMP差錯報文
8. 5. 1 信宿不可到達報告
8. 5. 2 超時報告
8. 5. 3 參數出錯報告
8. 6 ICMP控制報文
8. 6. 1 擁塞控制與源抑制報文
8. 6. 2 路徑控制與重定向報文
8. 7 ICMP請求/應答報文對
8. 7. 1 回應請求與應答
8. 7. 2 時戳請求與應答
8. 7. 3 地址模請求與應答
8. 8 小結
第九章 IP協議:數據報尋徑
9. 1 引言
9. 2 尋徑概念
9. 3 IP尋徑與網間網體系結構
9. 3. 1 層次結構與IP尋徑
9. 3. 2 拓撲結構與IP尋徑
9. 4 尋徑表
9. 4. 1 IP地址與尋徑表
9. 4. 2 尋徑表中的特殊表目
9. 4. 3 總的尋徑算法
9. 5 IP層對出/入數據報的處理
9. 5. 1 IP軟件對外出數據報的處理
9. 5. 2 IP軟件對進入數據報的處理
9. 6 小結
第十章 Internet路徑建立與刷新:體系結構與尋徑表
IO. 1 引言
10. 2 尋徑表的內容
lo. 3 Internet的核心結構
10. 4 Internet的對等主干結構
lo. 5 Internet中的自治系統(tǒng)
lo. 5. 1 額外驛站問題
lo. 5. 2 自治系統(tǒng)概念
10. 6 默認路徑及其意義
lO. 7 Internet體系結構總結
10. 8 小結
第十一章 Internet路徑建立與刷新:尋徑協議
11. 1 引言
11. 2 基本的路徑廣播算法
11. 2. 1 向量-距離算法
11. 2. 2 鏈接-狀態(tài)算法
11. 3 網關-網關協議
11. 3. 1 網關-網關協議(GGP)
11. 4 外部網關協議(EGP)
11. 4. 1 EGP概念
11. 4. 2 EGP報文格式
11. 4. 3 EGP第三方限制
11. 5 內部網關協議族
11. 5. 1 尋徑信息協議(RIP)
11. 5. 2 HELLO協議
11. 6 gated:一個尋徑協議實現的例子
11. 7 小結
第十二章 傳輸層原理
12. 1 引言
12. 2 計算機網絡中的服務與服務質量問題
12. 2. 1 服務與QOS
12. 2. 2 通信子網服務與傳輸層
12. 2. 3 傳輸層服務
12. 3 傳輸層要解決的問題
12. 3. 1 傳輸層連接管理
12. 3. 2 滑動窗口與流控
12. 3. 3 傳輸層的其他問題
12. 4 小結
第十三章 傳輸層協議:TCP與UDP
13. 1 引言
13. 2 傳輸層端口
13. 3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13. 4 UDP報文及其封裝
13. 5 UDP校驗和與偽頭標
13. 6 關于UDP端口的進一步討論
13. 7 傳輸控制協議TCP
13. 8 TCP可靠性的獲得
13. 9 確認與超時重傳
13. 10 關于TCP時間片處理的進一步討論
13. 11 TCP的擁塞控制
13. 12 TCP連接建立與撤除
13. 13 push操作
13. 14 TCP段格式
13. 15 小結
第十四章 引導協議:BOOTP
14. 1 引言
14. 2 BOOTP原理
14. 3 BOOTP的報文格式
14. 4 BOOTP報文的傳輸
14. 5 啟動配置文件
14. 6 小結
第十五章 IP網絡地址復用
15. 1 引言
15. 2 產生網絡地址復用技術的動因
15. 3 子網編址
15. 3. 1 子網編址模式
15. 3. 2 子網編址的靈活性
15. 3. 3 子網模及其表示
15. 3. 4 子網尋徑
15. 3. 5 子網尋徑規(guī)則
15. 3. 6 子網編址的缺點
15. 4 透明網關
15. 5 代理ARP
15. 6 小結
第十六章 多目編址與IGMP協議
16. 1 引言
16. 2 IP傳送方式的擴展
16. 3 多目傳送的硬件支持
16. 4 多目傳送及其地址
16. 4. 1 多目組
16. 4. 2 多目地址
16. 4. 3 IP多目地址到以太網地址的映射
16. 4. 4 多目網關
16. 5 IP協議對多目傳送的處理
16. 6 網間網組管理協議IGMP
16. 6. 1 IGMP實現
16. 6. 2 組員狀態(tài)表
16. 6. 3 IGMP報文格式
16. 7 多目地址分配
16. 8 多目地址路徑信息廣播
16. 9 小結
第十七章 網間網應用編程接口及應用程席間相互作用模型
17. 1 引言
17. 2 網間網進程通信
17. 3 網間網進程通信要解決的問題
17. 4 相互作用的客戶-服務器模型
17. 4. 1 為什么選擇客戶-服務器模型
17. 4. 2 其他相互作用模式
17. 4. 3 服務器實現的復雜性
17. 5 4BSD UNIX進程通信:socket界面
17. 5. 1 socket原理
17. 5. 2 socket系統(tǒng)調用
17. 6 客戶-服務器模型的socket實現框架
17. 6. 1 客戶-服務器模型時序圖
17. 6. 2 服務器框架
17. 6. 3 服務器socket地址的確定
17. 7 關于socket的進一步討論
17. 8 小結
第十八章 應用之一:遠程登錄(TELNET, rlogin)
18. 1 引言
18. 2 遠程登錄概念的提出
18. 3 TELNET協議
18. 3. 1 TELNET原理
18. 3. 2 網絡虛終端(NVT)定義
18. 3. 3 帶外信號傳輸
18. 3. 4 TElNET選項
18. 4 rlogin
18. 5 小結
第十九章 應用之二:文件傳輸與訪問(FTF, TFTP和HFS)
19. 1 引言
19. 2 文件傳輸與訪問
19. 3 TCP/IP文件傳輸協議FTP
19. 3. 1 FTP的用戶視圖
11. 3. 2 FTP的客戶-服務器模型
19. 3. 3 FTP連接建立
19. 3. 4 FTP的訪問控制
19. 4 關于文件傳輸的進一步討論
19. 5 文件訪問協議族NFS/XDR/RPC
19. 5. 1 NFS原理與實現
19. 5. 2 XDR與RPC協議
19. 6 關于文件傳輸訪問的進一步討論
19. 7 單純文件傳輸協議TFTP
19. 8 小結
第二十章 應用之三:電子郵件
20. 1 引言
20. 2 電子郵件系統(tǒng)體系結構
20. 2. 1 ISO/OSI電子郵件系統(tǒng)
20. 2. 2 TCP/IP電子郵件系統(tǒng)
20. 2. 3 Internet與電子郵件
20. 3 TCP/IP電子郵件地址
20. 4 郵箱別名擴展
20. 5 TCP/IP電子郵件標準
20. 5. 1 TCP/IP電子郵件文電格式
20. 5. 2 TCP/IP電子郵件傳輸協議
20. 6 小結
第二十一章 TCP/IP協議族依賴關系
21. 1 引言
21. 2 TCP/IP協議族及其依賴關系
21. 3 網絡操作系統(tǒng)示例
21. 4 小結
第二十二章 層次結構思想
22. 1 引言
22. 2 什么是層次結構
22. 3 層次結構的意義
22. 4 TCP/IP中的層次結構
22. 4. 1 體系結構
22. 4. 2 編址與尋徑
22. 4. 3 域名系統(tǒng)
22. 5 層次結構的三種抽象模型
22. 5. 1 統(tǒng)一模型
22. 5. 2 分布模型
22. 5. 3 隱藏模型
22. 6 層次結構與互操作性
22. 7 小結
第二十三章 TCP/IP技術發(fā)展動向
23. 1 引言
23. 2 TCP/IP發(fā)展的動因
23. 3 與負載和規(guī)模增長有關的問題
23. 3. 1 尋徑問題
23. 3. 2 用戶查詢
23. 3. 3 服務查詢
23. 3. 4 網絡管理
23. 4 新應用
23. 4. 1 語音郵件
23. 4. 2 圖形郵件
23. 4. 3 視頻郵件
23. 4. 4 遠程會議系統(tǒng)
23. 5 新技術
23. 6 其他動向
23. 6. 1 安全性
23. 6. 2 自動配置
23. 6. 3 可靠交易
23. 7 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