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以當代火山地質學理論為指導,結合板塊地體構造分析,采用火山旋回-巖相-構造一體化研究途徑,對陸緣板內火山作用進行詳細解析,是本書的基本思路。本書詳盡論述了中國東南大陸的如下特征:裂解-增生特征;火山活動在華夏與下?lián)P子亞板塊碰撞后疊置在不同基底構造單元之上;基底構造和建造性質的差異導致巖漿作用具分區(qū)性;據不同旋回火山巖層序、巖相、噴發(fā)機制恢復重建的區(qū)域古火山構造顯示線形與環(huán)形構造交織的格局;距今17575Ma期間的火山侵入活動呈現(xiàn)平行及垂直于火山巖帶而遞變、收縮的時空雙向遷移;火山巖系早期為高鉀鈣堿性系列的英安巖-流紋巖組合,晚期為鉀質玄武巖-流紋巖雙峰式火山巖組合;巖漿起源于中下地殼,存在高位巖漿房分異;巖漿作用的動力機制歸結為地幔上涌、地殼減薄及伴隨剪切斷裂體系的張陷作用引發(fā)大規(guī)?;鹕剑秩牖顒樱唤?、銀、錫及葉蠟石、珍珠巖、螢石、高嶺土等礦床定位與成因類型受基底構造、火山構造、巖漿活動的分區(qū)性所制約。中國東南大陸沿?;鹕綆r帶屬具陸緣與板內過渡性、陸上斷陷-剪切拉張型火山巖帶,顯示出它在環(huán)太平洋諸火山巖帶中的特殊性。本書是250余位科技工作者5年辛勤勞動的成果,是一部資料豐富、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著,可供地質勘查、科研、教學工作者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