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教委組織統(tǒng)編的高?!段鞣浇洕鷮W》教科書。由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和復旦大學的五名教學人員組成編寫組,由高鴻業(yè)任主編,撰寫第一章、第二十四章和各章的結束語,并對全書修纂定稿;劉文忻撰寫第二章到第七章;馮金華撰寫第八章到第十二章;尹伯成撰寫第十三章到第十七章以及第二十三章;吳漢洪撰寫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二章,并做了大量的聯(lián)系和校對工作。本書顧問:胡代光(北京大學)傅段才(武漢大學)宋則行(遼寧大學)吳易風(人民大學)下列諸同志被邀請參加本書的研討會(按報到先后為序):楊志堅(國家教委)舒元(中山大學)李新中(國家教委社科中心)史晉川(杭州大學)劉占昌(中宣部)石士鈞(寧波大學)彭迪云(南昌大學)徐光遠(云南大學)羅節(jié)禮(四川聯(lián)合大學)邢艷霞(黑龍江大學)宛士春(青海大學)韓學瑜(新疆大學)劉長庚(湘潭大學)林元輝(廣西大學)楊玉生(遼寧大學)劉駿民(南開大學)張東輝(山東大學)何璋(北京師范大學)蔣長流(安徽大學)胡希寧(中央黨校)孫新雷(鄭州大學)黎詣遠(清華大學)吳宇暉(吉林大學)丁冰(首都經貿大學)李景霞(山西財經學院)劉鳳良(人民大學)劉東(南京大學)田秋生(蘭州大學)郭其友(廈門大學)杜月升(深圳大學)上面列出的所有同志都以會上發(fā)言或書信往來的方式對本書的編寫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其中相當大的部分已為本書所采納。以此而論,本書也可以說主要是全國眾多的高等院校協(xié)作的結果。對上述全體同志,本書編寫組致以謝意。當然,本書的任何錯誤、疏漏和不當之處,均由主編負責。限于編寫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教學經驗,本書的缺點在所難免。此外,正如西方學者所承認的那樣,西方經濟學是一門具有演變性的學科。隨著時間的流逝,西方經濟學會出現新的內容以及不同的著重方面,反映這些情況的教科書必然也應如此。因此,本書在將來勢必要進行修改和增刪。為此,希望使用本書的同志隨時向本書的編寫人員提出意見。高鴻業(yè)1995年12月于人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