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崛起》無意替代或者充當標準的范文。本書提供的是詮釋性的概述,而不是事實性新知識。對于那些并非這一領域內的專家,而又愿求得基本知識的人,我愿推薦以下這些書。中國歷史方面,有費正清的著作(特別是《中國:新的歷史》)或者喬納森·斯彭斯的《探究當代中國》。鮑大可關于革命勝利初期的書。也不能不看。關于中國社會,沒有一本書的深度堪與埃茲拉·沃格爾的《中國向前邁出一步:改革中的廣東》一書相媲美。帶有較多個人色彩的書,請看張戎的《野天鵝:中國的三個女兒》。至于當代中國政治,最有意思的是李侃如和邁克爾·奧克森伯格撰寫的文章。關于美國與中國的關系,則請看何漢理的《脆弱的關系:l972年以來的美國和中國》。至于主要領導人的生平,請看哈里森·索爾茲伯里的《新皇帝們:毛時代和鄧時代的中國》。關于當代香港的力作還有待于寫出。在許多方面,對這塊英屬殖民地最有用的描述不是學術著作,而是詹姆斯·克拉維爾受人歡迎的小說,亦即《大班》(洞察這塊殖民地是如何運轉的兩部著作中,這一部要好得多)以及《高貴的房子》。中國的經濟改革進展迅速,以致對它的學術研究只能是零散的。尼古拉斯·拉迪和德懷特·珀金斯的文章已證明是具有獨到的洞察力的。最全面的一批見解出現(xiàn)在美國國會聯(lián)合經濟委員會的研究報告《中國九十年代的經濟難題》(1991年4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