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可信性問題
1. l 引言
1. 2 可信性的定義
l. 3 用戶和社會對可信系統(tǒng)的要求
1. 4 可信系統(tǒng)失效的實例
1. 4. l 倫敦救護車服務中心事件
1. 4. 2 "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事件
1. 4. 3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件
l. 4. 4 Clapham Junction鐵路事件
1. 4. 5 Bhopal事件
1. 4. 6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Taurus事件
1. 4. 7 Therac25放射治療機事件
1. 5 可信性的實現(xiàn)與評估
1. 5. 1 可信性需求的定義
1. 5. 2 確立可信性需求的可行性
1. 5. 3 制訂可信性計劃
1. 5. 4 可信性的開發(fā)
1. 5. 5 使用中的可信性
第二章 建立正確的可信性文化
2. l 引言
2. 2 影響組織機構行為的因素
2. 3 什么是企業(yè)文化
2. 4 可信性文化的特點
2. 5 不良可信性文化后果的實例
2. 5. l 案例1:"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
2. 5. 2 案例2:倫敦救護車服務中心
2. 6 建立良好的企業(yè)文化
2. 7 小結
第三章 可信性的方針與策劃
3. 1 引言
3. 2 定義
3. 2. l 概述
3. 2. 2 方針
3. 2. 3 計劃
3. 3 方針及計劃的制訂與表述
3. 4 可信性計劃的一般內容
3. 4. l 概述
3. 4. 2 組織機構
3. 4. 3 集成與協(xié)調
3. 4. 4 工作程序
3. 4. 5 需求
3. 4. 6 分析工作
3. 4. 7 驗證工作
3. 4. 8 分承包商和供應商的控制
3. 4. 9 其他計劃一
3. 4. 10 過程的審核
3. 5 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特定內容
3. 5. 1 概述
3. 5. 2 系統(tǒng)的整體定義
3. 5. 3 初步的可信性分析
3. 5. 4 可信性需求規(guī)格說明
3. 5. 5 可信性需求的分配
3. 5. 6 子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
3. 5. 7 功能性試運轉
3. 5. 8 可信性確認
3. 5. 9 運行
3. 5. 10 維護
3. 5. 11 改進
3. 5. 12 退役和廢棄處理
3. 6 小結
第四章 測色和質量保證
4. 1 引言
4. 2 軟件項目管理及其挑戰(zhàn)
4. 2. 1 軟件項目管理
4. 2. 2 可信性的挑戰(zhàn)
4. 2. 3 預示器
4. 2. 4 項目管理的一種測量方法
4. 3 簡單的過程測量
4. 3. 1 原理
4. 3. 2 測量的定義
4. 3. 3 數據的采集和存儲
4. 4 測量的精確化
4. 4. l 復雜度或規(guī)模
4. 4. 2 成本或工作量
4. 4. 3 數據采集
4. 5 最好的實踐
4. 5. 1 能力成熟度模型
4. 5. 2 在美國最好的實踐
4. 5. 3 歐洲的起步
4. 6 測量的應用
4. 6. l 確定采取措施的必要性
4. 6. 2 標準值和歷史值的使用
4. 6. 3 對缺陷來源的分析
4. 6. 4 糾正措施
4. 6. 5 過程改進
4. 6. 6 目標過程改進
4. 6. 7 長期過程改進
4. 7 質量保證
4. 8 結論
第五章 第三代項目管理
5. l 對項目管理者的挑戰(zhàn)
5. 2 怎樣的項目是成功的
5. 3 項目為什么會失敗
5. 3. l 項目組織結構不適當
5. 3. 2 缺乏高層管理者的支持
5. 3. 3 計劃不完善
5. 3. 4 項目管理者不稱職
5. 4 項目管理的基本要素
5. 4. 1 從直覺到判斷
5. 4. 2 項目目標
5. 4. 3 項目計劃
5. 4. 4 項目監(jiān)督
5. 4. 5 過程化組織
5. 4. 6 結構化組織
5. 4. 7 領導
5. 5 成功管理者的特點
5. 6 后記
第六章 系統(tǒng)運行的可信性管理
6. 1 引言
6. 2 計算機相關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
6. 3 可信性事故及對其深人的思考
6. 4 組織文化. 管理及能力
6. 4. 1 管理
6. 4. 2 能力
6. 5 文檔及操作說明書
6. 5. l 操作規(guī)程
6. 5. 2 文檔控制
6. 6 應急計劃
6. 7 保密性和存取控制
6. 8 進人使用期前的移交批準
6. 9 培訓
6. 10 預防性的維護和校準
6. 11 返修. 改進和變更控制
6. 12 運行審查
6. 12. l 性能監(jiān)控
6. 12. 2 運行經驗的定期復查
6. 12. 3 利擁運行經驗
6. 13 停止使用
6. 14 規(guī)章條例
6. 15 教訓與展望
第七章 維護和變更管理
7. 1 引言
7. 2 系統(tǒng)維護的原則
7. 2. 1 可信性管理
7. 2. 2 質量管理
7. 2. 3 人員管理
7. 3 批準權限
7. 3. l 外部安全機構
7. 3. 2 內部安全機構
7. 3. 3 用戶管理部門
7. 4 管理職責
7. 5 維護期--維護和修改的管理模型
7. 6 再確認和配置管理
7. 6. 1 再確認和驗收測試
7. 6. 2 回歸測試
7. 6. 3 配置管理
7. 6. 4 測試失敗分析
7. 6. 5 返回運行狀態(tài)
7. 7 系統(tǒng)結構可信性的維護
7. 8 工程問題
7. 8. l 維護性工程
7. 8. 2 維護支持工程
7. 8. 3 測試性工程
7. 8. 4 人機工程
7. 8. 5 改進方案
第八章 實用風險管理
8. l 引言
8. 2 什么是風險
8. 3 風險管理的目標
8. 4 不確定性和風險
8. 5 簡單的處理方法
8. 5. l 什么可能出錯
8. 5. 2 為什么沒有出錯
8. 5. 3 如果出錯怎樣處理
8. 6 風險管理
8. 6. l 危險識別
8. 6. 2 風險估計
8. 6. 3 風險優(yōu)先級
8. 6. 4 風險的消除及減少
8. 6. 5 應急計劃
8. 7 容許風險和ALARP原則
8. 8 一種簡單的風險分析工具
8. 8. l 在定性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8. 8. 2 在風險優(yōu)先級排序中的應用
8. 8. 3 在行動計劃中的應用
8. 9 克服風險的行動計劃
8. 9. 1 戰(zhàn)略層的計劃
8. 9. 2 詳細的行動計劃
8. 9. 3 意識到增長中的風險
8. 10 注意過低估計風險--三條原則
8. 11 小結
參考文獻
詞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