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GIS概述
1.1 從現實世界到GIS
1.1.1 客觀世界與地圖
1.1.2 地圖
1.1.3 電子地圖
1.1.4 地理信息系統(tǒng)(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1.2 GIS的組成要素
1.2.1 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
1.2.2 GIS軟件
1.2.3 系統(tǒng)開發(fā). 管理和使用人員
1.2.4 空間數據
1.3 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功能概述
1.3.1 數據采集
1.3.2 數據編輯
1.3.3 數據存儲管理
1.3.4 空間查詢與分析
1.3.5 可視化表現
1.4 地理信息系統(tǒng)發(fā)展簡史
1.4.1 開拓發(fā)展階段
1.4.2 鞏固階段
1.4.3 突破階段
1.4.4 社會化階段
第2章 計算機里的現實世界—— GIS中數據的存儲
2.1 從現實世界到計算機世界
2.1.1 對現實世界的認識
2.1.2 對現實世界的表達
2.1.3 對現實世界的抽象——比特世界
2.2 柵格數據結構及其編碼
2.2.1 柵格數據結構
2.2.2 柵格數據的獲取方式
2.2.3 編碼方法
2.3 矢量數據結構及其編碼
2.3.1 矢量數據結構
2.3.2 矢量數據的獲取
2.3.3 編碼方法
2.4 柵格結構與矢量結構的比較及轉換算法
2.4.1 柵格結構與矢量結構的比較
2.4.2 柵格和矢量數據結構的數據轉換
第3章 空間數據的獲取與處理
3.1 地理信息系統(tǒng)的數據源
3.1.1 數據分類
3.1.2 數據的審查過程
3.2 屬性數據的獲取
3.2.1 屬性數據的輸入方式
3.2.2 屬性數據的類型
3.2.3 屬性數據的編碼
3.3 地圖的數字化
3.3.1 矢量地圖的含義及特點
3.3.2 手扶跟蹤數字化
3.3.3 掃描矢量化
3.4 野外數據采集
3.4.1 全站儀(電子平板)測量
3.4.2 GPS測量
3.4.3 攝影測量
3.4.4 遙感圖像處理
3.5 空間數據編輯處理
3.5.1 格式轉換
3.5.2 圖形坐標變換
3.5.3 圖形拼接
3.5.4 拓撲生成
第4章 空間查詢與空間分析
4.1 GIS空間查詢
4.1.1 空間定位查詢
4.1.2 空間關系查詢
4.1.3 SQL查詢
4.2 緩沖區(qū)分析
4.2.1 緩沖區(qū)類型
4.2.2 緩沖區(qū)的建立
4.3 疊置分析
4.3.1 視覺信息疊加
4.3.2 基于矢量的疊置分析
4.3.3 柵格圖層疊加
4.4 網絡分析
4.4.1 路徑分析
4.4.2 資源分配
4.5 空間統(tǒng)計分類分析
4.5.1 統(tǒng)計圖表分析
4.5.2 分布密度和均值
4.5.3 層次分析
4.5.4 系統(tǒng)聚類分析
4.5.5 判別分析
4.6 數字地形模型(DTM)與地形分析
4.6.1 DEM的主要表示模型
4.6.2 構建DEM的主要技術手段
4.6.3 格網DEM的分析與應用
第5章 GIS輸出
5.1 GIS輸出概述
5.1.1 GIS輸出產品類型
5.1.2 GIS輸出設備
5.2 GIS與地圖制圖
5.2.1 地圖的基本概念
5.2.2 地圖的符號
5.2.3 普通地圖制圖
5.2.4 專題地圖制圖
5.2.5 地圖輸出
第6章 GIS工程與項目管理
6.1 GIS軟件工程
6.1.1 GIS軟件系統(tǒng)建立過程
6.1.2 GIS需求分析
6.1.3 數據管理設計
6.1.4 GIS界面設計
6.2 GIS應用項目
6.2.1 GIS應用模式與分類
6.2.2 GIS應用項目
6.3 GIS應用項目的管理
6.3.1 項目管理范疇
6.3.2 數據管理
6.3.3 人員管理
6.3.4 項目控制與評價
第7章 GIS的應用與展望
7.1 GIS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7.1.1 GIS應用概述
7.1.2 GIS應用模型的類型
7.1.3 GIS在不同領域中的應用
7.2 Web GIS——萬維網地理信息系統(tǒng)
7.2.1 因特網和GIS
7.2.2 Web GIS簡介
7.2.3 Web GIS的實現方法
7.3 VR-GIS
7.4 數字地球與數字城市
7.4.1 數字地球
7.4.2 數字城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