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以讀經為基本內容的科舉考試制度延續(xù)了一千三百多年,1912年廢除。傳統(tǒng)文化經典確實有著一般教材不可企及的優(yōu)勢,那主不是它極高極醇的文化含量。學習者不僅從中得到全面的知識素養(yǎng)(其素養(yǎng)包括文、史、哲知識及一個民族最核心最本質的文化信仰),而且還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醇厚的道德人格。毫無凝問,文化經典往往就是古代圣賢人物的懿行嘉言,比如“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一的《論語》,古人早就指出,讀《論語》實際上就是直接跟孔子這樣的圣人學習?,F(xiàn)在的中學語文教材極大的增加了古文的分量。這是語文教育界的有識之舉。它也給古文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如何提高學生的古文水平?我們可以這樣反問:假如我們的中小學生,都能讀完并基本背誦“四書”,他們的古文水平還用我們發(fā)愁嗎?同時,假如我們的大學生,也能補上這一課,他們的基本文化修養(yǎng),包括他們的語文能力也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對于儒學,孟子的信心基于他的遠見,他的“逃黑必歸于楊,逃楊心歸于儒”的大預言,被后來的歷史不折不扣地證實,僅此一點,《孟子》就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