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仁教授,博士生導師。1935年11月生。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F任武漢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顧問。主要著作有:《外國法制史》(副主編),《西文法律思想史》(參編),《人權的理論與實踐》(副總主編),《香港法概論》(主編)〈香港百年:從歷史走向未來〉(合著)。并發(fā)表《“一國兩制”——中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基本國策》等論文十余篇。陳寧生教授1936年2月生。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現任武漢大學人文科學學院歷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大革命史(1924-1927)》(四卷本,第四卷主編之一),《蔣介石與黃埔系》(合著),《中國政黨史》(副主編),《中國現代史辭典》(副主編),《香港與百年:從歷史走向未來》(合著),《中華民族魂》,《莘莘學子赤心報國》(主編),《民族融合振興中華》(合著),《香港與怡和洋行》(合著)。并發(fā)表《鄭州會議與徐州會議》,《論代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的形成》等學術論文數十篇。本書是應武漢大學研究生院的要求編寫的法學業(yè)憲法學方向的研究生學位課程教材之一。在邁進21世紀的門檻之際,以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認真回顧和總結20世紀中國百年憲政歷史,從中悟出一些道理,是一件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工作。本書按中國近百年歷史發(fā)展的順序對憲政的發(fā)展大致虹分為憲政思想傳播與清末產憲,中華民國時期憲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憲政三個時期,前者以序幕,后兩個時期為“重點”。全書共15章。中華民國時期憲政,主要包括孫中山主持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北洋軍閥的“天壇憲草”,“袁記約法”,曹錕“賄選憲法”,“段記憲法”等以及國民黨廣州政府,武漢政府及蔣介石主持的南京國民政府的訓政與憲政時期產法。同時,還記述了中共新民主義憲政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憲政,包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五四、七五、七八、八二憲法)及其三次修正案等。把“一國兩制”與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列為專章,這恰是本書的特色。因為“一國兩制”是中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基本國策,在憲法中已經有明確規(guī)定。一個新的家庭成員。這是世界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特例,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政的鮮明例證,它們是在中國憲法體系中派生出來的,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所決定和管轄的地方性基本法。本書的基本特點是:圍繞著歷次憲法本體,對其所處的歷史和政治環(huán)境,社會經濟基礎?傅祭礪酆土⑾芄碳捌涫凳┲忻裰饗苷碩牡枷蚪辛死泛頭ɡ淼淖酆峽疾煊敕治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