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老的陶瓷文化,曾在世界范圍產生持久的影響,這是我們長期以來經常引以為自豪的事,尤其外國人稱中國是陶瓷之國,更加深了我們的自豪,以至自滿。至于中國陶瓷究競怎樣影響了人家,人家又是怎樣發(fā)展的,哪些是我們應該借鑒的等等,都關心不夠。我在過去曾經有過較長一段時間處于這種由自豪到自滿,甚至自足的心境中。記得90年代初,我應邀到西方參加一次學術研討會,當與會者以為講述陶瓷文化的我是“日本人”時,深感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又聽說奧地利一個收藏中國陶瓷的博物館曾經叫做“日本宮”,我在默默譏笑對方無知的同時,產生一種無名的傷痛。后來,我有機會訪問日本,曾特別關注日本陶瓷發(fā)展的近況,還與一些日本陶藝家交了朋友,親身感到陶瓷文化已經深入到日本各階層人民的日常生活,而日本陶藝家們在制作和燒制陶瓷時的敬業(yè)精神及崇高的使命感,深深地打動了我。一位日本友人對我講,日本陶瓷是以中國陶瓷為父,朝鮮陶瓷為母而產生的。我也從日本陶瓷生產過程中看到中國已經消失了的曾經有過的高超的技藝,這又使我深感震驚。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定研究世界陶瓷發(fā)展史,在文化的比較中,找出中國陶瓷再現輝煌的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