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一書兼采各家而又有所發(fā)展。如將“道”和“精氣”二說結合,提出“太一”是產生天地、陰陽、萬物的本始,“道”即“太一”,這實際上是吸收了老子、陰陽家及《易傳》的思想。但它的主張積極人世又不同于老子的消極避世,故而今人熊鐵基、王范之等認為《呂氏春秋》為新道家?!墩_徒》、《尊師》、《勸學》等篇是儒家主張仁義禮樂教化思想的闡述;而認為圣人之所以能“先知”、“非神非幸”,在于能“審征表”,即審察事物發(fā)生變化之前出現(xiàn)的各種征兆,則是對茍子“虛壹而靜”學說的發(fā)展?!秴问洗呵铩肺£庩柤摇拔宓陆K始”說,實際上是為秦代周作理論依據。而它主張以德治為主、兼用法治,強調人君“以愛利民為心”等主張,則是吸取了法家“因時變法”、重視耕戰(zhàn)和賞罰必信的思想,但又批判其“嚴罰厚賞”實為“衰世之政”。《當染》、《義賞》等篇來源于墨子,《當染》更是直接取于《墨子?所染》,它吸取了墨家節(jié)用、薄葬的思想,但又批判其非攻、偃兵之說的迂腐而主張以義兵、義戰(zhàn)統(tǒng)一天下,“誅暴君而振苦民”。尤其是《呂氏春秋》所提出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的口號,主張限制天子權力,實是對君權神授論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反集權、反專制的民本色彩?!秴问洗呵铩冯m為一部理論著作,且因出于眾人這手而風格不一,但其中有些文章短小精練,用事說理頗為生動,尤其是二百多則寓言故事,使得該書稱得上為優(yōu)秀的文學散文。本書以陳奇猷先生的校釋本為基礎,參看了其他注譯本,未能盡善之處,倘望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