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年(筆名光未然)是我國文壇享有盛譽的詩人、文藝評論家和文藝活動家。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他寫就的抗日救亡詩歌《5月的鮮花》就傳唱大江南北,而組詩《黃河大合唱》更成為我國文化寶庫中的經典作品,成為中華民族精神和魂魄的寫照。在長達近70年的文學生涯中,他為世人留下了大量優(yōu)秀作品。但這位曾長期擔任文藝領導工作的名家,直到80多歲的晚年才開始籌備自己文集的編輯出版,并在重病之中對收入文集的作品一一進行了認真審定,且在每卷之前寫了長短不一共約7000多字的引言,分別對作品的主要內容、歷史背景和現(xiàn)今的看法等作了簡要但極為中肯的說明。在今天舉行的《張光年文集》出版座談會上,首都文學界眾多知名人士表示從中領略到張光年對多年來從事文藝工作正反兩方面的回顧與反思,深感其思想軌跡和思考質量給人的深刻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