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非平衡熱力學入手,力圖系統(tǒng)研究摩擦磨損過程,進而建立其定量模型。它是作者多年來探索性工作的初步總結。首先提出在摩擦學研究中引入新的學科基礎和研究方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研究摩擦體系結構變化的基本形式(第1,2章);接著從非平衡態(tài)熱力學角度研究摩擦體系的組成及其組互作用(第3章)。通過“熵”的引入實現(xiàn)具有不同物理量納和張量階的各因素的統(tǒng)一表述,是建立摩擦學系統(tǒng)定量理論的關鍵。熵的物理意義、摩擦過程各因素的變化與熵的定量聯(lián)系和各個子過程的熵產生分析分別在第4、5和6-9章討論。第10章表明,摩擦熱力學包含了流體的潤滑理論。11章以微動磨損為例,證明摩擦力學分析的有效性;最后該理論被用于鈦合金表面改性的設計及實驗。本書著力于展示一個新的觀點,并研究與“摩擦系統(tǒng)熱力學”這一主題相關的基本問題。相信它可以為從物理化學、機械學、力學、材料學等角度研究摩擦學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研究生和高年級理工科學生提供一個跨學科的基礎。作為教材,它適合于研究生和高年級理工科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