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說明根據(jù)教育部關于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課程設置的調整意見,“毛澤東思想概論”將作為調整后的課程開設。我們就是根據(jù)這門課的教學基本要求來編寫這本教材的。經教育部社政司組織有關專家審閱通過,這本教材列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公共課)推薦教材。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學習這一科學理論,當然需要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結合起來,學習其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其在歷史的曲折前進中經受實踐考驗而最終被黨和人民確立為指導思想的歷史。離開了上述歷史和具體條件,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和領會毛澤東思想的精神實質。但是,毛澤東思想作為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自有它本身的理論特色、理論的特殊貢獻、豐富內容和嚴密體系,同中國革命史或中共黨史是有所區(qū)別的。對于這門科學,我們要突出毛澤東思想是如何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編寫時要在它對馬列主義的發(fā)展和貢獻上下功夫,在它精辟的理論分析和重要的理論論斷上下功夫,在它的理論的內在聯(lián)系和完整體系上下功夫??傊?,我們試圖通過不太長的篇幅,以簡潔的線索和框架,聯(lián)系歷史的發(fā)展把毛澤東思想所包含的基本內容準確地介紹出來。當然,這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這一要求是我們編寫組全體成員的努力目標。毛澤東思想經歷了中國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對于前者,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功績和歷史地位,已經有歷史的公論,持異議者不多了;而后者由于歷史出現(xiàn)的復雜情況,圍繞著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曾經出現(xiàn)過各種不同的議論,迄今這種影響也還時常成為當代大學生面對的問題。為此,我們在這本教材內容的安排上,除兩個歷史階段各設三章外,其他三章也著重結合現(xiàn)實回答對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評價問題,回答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關系問題,從而使這門課程的學習同當前深入學習十五大精神結合起來,使廣大師生更自覺地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去迎接新世紀。當前正處在世紀之交的歷史時刻,隨著新世紀的日益臨近,學習毛澤東思想也應當有新高度和新水平。對此,鄧小平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典范。他在自己的著作中關于毛澤東思想講得次數(shù)最多、最突出的莫過于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或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他是從最高的層次和最根本的意義上把實事求是同毛澤東思想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認為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根本觀點和根本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fā)點、根本點;實事求是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等等。鄧小平正是根據(jù)這樣的理解,把中國搞社會主義的經驗教訓歸結為一條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毛澤東概括的實事求是,或者說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他在許多場合把堅持毛澤東同志的基本思想同堅持實事求是,同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看作是一回事,并且認為實事求是的根本觀點沒有過時,也永遠不會過時。他總是極其謙虛地告訴我們,他讀的書并不多,就是一條,相信毛主席講的實事求是。新時期二十年來的歷史表明,鄧小平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偉大創(chuàng)新和貢獻,從實現(xiàn)工作重點的轉移,到實行正確的農村政策和一系列改革開放政策,對外關系政策,以及一整套建設社會主義的政策,都是在解決好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基礎上提出的。鄧小平不愧為當代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典范。我們學習毛澤東思想,自然也應當像他那樣理解和領會毛澤東思想,在學習和把握實事求是這一精髓上下功夫。毛澤東思想也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的思想理論體系。它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既淵源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又孕育和形成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發(fā)揮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作用;在馬克思主義各個組成部分和多方面的內容上,它善于從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以一系列獨創(chuàng)性的理論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的許多科學著作和有關歷史文獻是我們學習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百科全書”。因此,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思想是許多學科共同的重要的任務,這本教材只能作一些綜合的概括的介紹,只能作為更深入更廣泛地學習毛澤東思想和毛澤東著作的一個“引言”。這本教材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成果。全書的框架和寫作大綱是由莊福齡、王順生設計的。各章的作者分別是:第一章莊福齡,第二章劉輝,第三章劉建軍,第四章張鳴,第五章何虎生,第六章陳先奎,第七章王順生,第八章張新,第九章陳先奎;全書由莊福齡、王順生統(tǒng)改、定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有關同志為出版這本教材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對此,我們深表謝意。1998年11月